【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2000年左右,我的学生时代,我们常用的数据迁移介质就是U盘和移动硬盘,彼时一块1TB容量的机械移动硬盘,就已经足够让我们惊艳,因为那意味着等同于数台电脑的存储容量,意味着能存大量的文件、书籍和影视作品。谁能想到今天我手里拿着的同样的一块3.5英寸的硬盘,其容量已经达到了256TB,这意味着如果一部4K电影的容量为100Gb,那这块硬盘能存下大约5242部,而且这块超高容量和性能的固态硬盘,还是全国产的。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在北京举办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正式发布第六届“十大发明”评选结果时,“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凭借全栈技术突破,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已经成为AI时代存储领域的标志性创新。这款历经多年研发的存储产品,通过封装工艺、软硬协同与算法融合的三重革新,不仅实现了存储容量与性能的指数级提升,更重构了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基础设施逻辑,为全球固态存储产业树立了新标杆。

技术创新:从“颗粒上板”到“隔仓造船”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信息存储与传播方式不断演进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造纸术,再到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每一次存储介质的革新都极大推动了知识的沉淀与社会的进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一趋势越发显著。
据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年新增数据量将比2020年增长23倍,通用存储能力需提升10倍,而面向AI的专用存储能力则需激增500倍。在此背景下,传统HDD因机械结构限制,容量与性能增长已近瓶颈;而现有SSD虽具备高速读写优势,但在超大容量、极致可靠性和成本效益之间仍难以兼顾。
华为“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的诞生,正是为应对这一结构性挑战。其核心突破源于对存储技术底层逻辑的重构。面对AI大模型训练中“容量墙”与“内存墙”的行业痛点,华为工程师团队采用先进封装工艺、自研主控芯片与智能算法融合的全栈创新路径,实现三大关键突破。
首先是容量极限的突破,华为“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通过DOB封装技术实现36层堆叠突破,将单盘最大容量推至245TB的行业巅峰,使存储系统容量密度较传统产品实现4倍提升,单台服务器可轻松承载PB级数据存储需求。
其次是对系统预留空间的重构。传统SSD为保障稳定运行,需预留固定比例空间,导致用户实际可用容量受限。华为团队提出“盘控空间协同整理算法”,打破系统与盘体之间的物理隔离,实现预留空间的动态分配,使用户可得容量增加12.5%。这一思路曾被业内普遍质疑“不可能”,但最终通过跨领域协作与算法创新得以落地。
最具启发性的创新,当属“隔水仓故障隔离”技术。该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古代“隔仓造船法”——将船体划分为多个独立水密舱,即使局部破损也不致沉没。华为将其应用于SSD架构中,将存储介质分区,并实现主板与颗粒的解耦。当主板发生故障时,仅需更换主板,数据颗粒得以保留,数据重构时间从行业平均的15天缩短至1小时,替换成本降低90%以上。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可靠性,更重塑了超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运维逻辑。
高性能存储,构建AI时代的“数据水电”
在AI、大数据等技术驱动的数据爆炸时代,存储设备已从单纯的“数据仓库”升级为核心生产力工具。如果说算力是AI时代的“发动机”,那么存储就是承载燃料的“油箱”与输送管道。没有高效、可靠、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再强大的算力也难以发挥价值。
华为此项发明的价值,正体现在其对AI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在训练大模型时,海量参数与中间数据需频繁读写;在推理阶段,长尾数据的快速调用同样依赖高性能存储。新一代SSD通过软硬芯协同与算法融合,显著提升AI系统的端到端效率,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底层保障。
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存储从“成本项”向“生产力要素”的转变。过去,企业常因存储性能不足而被迫采用复杂的数据分层策略;如今,单盘即可兼顾热、温数据的高性能需求,简化架构、降低TCO(总拥有成本)。这种“一体化高性能存储”理念,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新标准。
引领国产存储产业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
长期以来,全球存储市场被国际巨头主导,国内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领域。华为新一代SSD的问世,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了从NAND闪存、主控芯片到封装测试的完整国产化链条,实现了国产高端存储的历史性突破。
华为新一代SSD的深层价值,在于其重新定义了存储设备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随着“以存代算”架构的成熟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SSD不再只是被动存储数据的硬件,而是成为承载智能运算的“神经中枢”,推动“存储即算力”时代的到来。这种范式变革,不仅解决了当前AI产业的算力饥渴问题,更为未来多模态大模型、元宇宙、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发展核心引擎的今天,数据存储能力已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华为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的发明,不仅实现了存储技术的代际跨越,更通过开放创新的生态理念,推动了国产存储产业的集体崛起。随着AI技术的持续演进,存储与计算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而华为的技术探索,正为人类社会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数字未来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