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近日,以“碳硅共生,合创AI+时代”为主题的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召开,集中展示了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最新成果及未来规划。作为国产芯片领域的核心参与者,海光信息此次携CPU、DCU(人工智能加速器)及AI集群全栈解决方案亮相,其与中国移动的深度合作成果及技术路线布局,为行业提供了国产算力的成熟实践与进阶方向。

从通用处理器CPU到人工智能加速器DCU,海光信息的算力产品构成了众多数字服务的算力基石。从线上购物、移动支付,到流媒体视频的实时处理、AI大模型的训练,都离不开这类高性能、高可靠的计算支撑。海光技术支持与优化中心通信行业总经理王楠对环球网记者表示,“海光正以‘生态兼容、性能领先、安全可靠’三大核心优势,深度参与通信、水利、金融、政务等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并与中国移动等头部企业共建开放、普惠的国产算力生态。”
从“水利预警”到“AI机器人”:算力落地通信与千行百业
在大会现场,海光重点展示了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多个垂直行业一体机解决方案。其中,由移动物联网公司与海光共同研发的“水利大模型一体机”尤为引人注目。该方案基于海光DCU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已在洪水预警、水资源智能调度、灾害防控等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
“这不仅是一台硬件设备,而是软硬协同、训推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海光信息方面介绍,海光DCU采用GPGPU架构,算力精度覆盖广、场景通用性强,可提供“训推一体”的算力服务,更重要的是其与主流AI框架高度兼容,用户无需重写代码即可迁移应用。
除水利外,海光还与中国移动在语音智能、机器人、政务写作等领域推出多款一体机,并在重庆等地实现落地。显然,海光DCU并非实验室产品,它已经在千行百业数智化实践中得到深度应用,为用户带来高效易用的国产化智算引擎。
C86架构破局兼容性难题,筑牢通信国产化根基
通信行业传统软件多基于x86架构开发,国产芯片迁移曾面临“重写代码、性能损耗”的双重挑战。对此,海光C86架构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据悉,海光C86完全兼容x86体系,并在国际主流指令集基础上,构建了自主的指令体系与国产生态。无论是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云计算平台,海光芯片均能实现高效适配,数百万款主流软件可在C86底座上安全可靠运行。
这一特性在移动云平台建设中得到充分验证。海光凭借CPU+DCU的高兼容生态,帮助移动云完成了云主机、边缘小站、云桌面的业务迁移改造,不仅大幅降低了平台的迁移成本与风险,还实现了公有云、边缘云、智能云的全场景覆盖,目前移动云已大规模采用海光芯片,为智能、通算等业务提供了稳定的算力支撑。
对此,中电科金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售前支持部经理付义感受尤其深刻,他对记者说,海光的C86架构处理器性能出色,在兼容主流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了安全与性能的双重突破,在运营商行业应用中,能满足高并发、低延迟的严苛标准。电科金仓的数据库能够稳定对接海光芯片架构,实现系统平滑迁移,确保中国移动通信业务在系统迁移过程中不中断 。
未来三年:双芯迭代+开放生态,构建弹性算网
面对通信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海光方面透露了未来三年的核心规划: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CPU与DCU双芯自主迭代,进一步释放性能潜力;另一方面以开放共赢态度构建生态,推动软硬件深度适配,打造更高效的国产大算力体系。
具体到技术突破方向,海光将重点推进两大领域。王楠介绍,海光正在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速互联架构,实现CPU与DCU的高效协同,提升集群算力密度。并且,基于海光CPU开放式的互联总线协议,产业全栈正在形成联动,有效降低合作伙伴的适配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海光还拥有业内先进的芯片安全能力。其中,海光CPU内置独立安全模块,支持国密算法与隐私计算,能实现“数据可见不可用、可用不可见”,目前已在中移动隐私计算场景中落地,为通信数据安全补上关键一环。
碳硅融合:算力成为“硅基大脑”,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
对于大会“碳硅融合”的主题,海光方面有着深刻理解:“‘碳’代表人类与物理现实,‘硅’代表芯片与数字技术,两者融合的核心是计算与感知的无界协同——终端设备作为‘碳基感官延伸’,采集物理世界数据,通过运营商网络汇聚到‘硅基大脑’,而海光算力就是‘大脑’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愿景下,海光正加速与通信场景的融合:从数据中心的大模型推理,到边缘端的实时计算,再到桌面终端的安全应用,构建全场景算力支撑体系。“我们希望与运营商携手,打造更具弹性的算网融合架构,”王楠表示,“要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可用,推动通信行业从‘连接’向‘智能连接’升级,最终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毋庸置疑,芯片的价值不在于实验室参数,而在于产业实践。从技术迭代到生态共建,从行业落地到安全保障,海光正以“硬核算力+开放生态”双轮驱动,赋能自主可靠的国产算力产品升级,为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芯”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