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在全球AI技术加速演进、产业智能化转型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新紫光集团正以“技术引领+生态赋能”双轮驱动,全面布局5G-A/6G通信、汽车电子、端侧AI与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四大核心赛道,构建开放协同、价值共生的智能科技产业大生态。

5G-A商用提速,6G预研先行
随着3GPP R18标准正式冻结,全球正式迈入5G-A(5G-Advanced)商用元年。新紫光集团依托其在通信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积累,联合中国联通、移远通信、通则康威等产业链伙伴,在5G CPE、RedCap、网络切片及5G LAN等关键场景中打造百余款行业终端,广泛应用于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园区等垂直领域,推动5G-A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落地。
在6G前沿探索方面,新紫光聚焦非地面网络(NTN)技术路径,围绕IoT-NTN与NR-NTN构建系统性研究体系。集团积极参与ITU、3GPP、IEEE及中国IMT-2030(6G)推进组等国际国内标准组织工作,并联合是德科技、佰才邦等伙伴完成NR NTN低轨卫星通信的实验室模拟与设备对接测试,验证了手机直连卫星的技术可行性。搭载其自研芯片的卫星物联网浮标已成功应用于水质监测与灾害预警,为6G天地一体化网络提供早期应用场景支撑。
汽车电子“芯”生态成型,赋能智能网联新赛道
面对汽车产业“软件定义、芯片驱动”的转型浪潮,新紫光集团系统性布局车规级芯片产品矩阵,涵盖高端域控制器MCU、智能座舱SoC、高速存储、中央计算平台及智能传感等关键环节。目前,其芯片及解决方案已实现与一汽、吉利、上汽、江汽、重汽、福田等主流车企的深度合作,并在多款车型中完成量产上车或项目定点。
在系统级整合方面,新紫光联合斑马智行等国产AI领军企业,推出基于Linux+Android双系统的智能座舱参考设计,获得全球权威功能安全认证机构exida颁发的ISO 26262 ASIL-D最高等级认证。同时,集团与TASKING、HighTec、ETAS、东软睿驰等全球软件生态伙伴协同,构建覆盖芯片架构设计、功能验证到量产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技术保障体系,显著提升汽车电子开发效率与适配精度。
端侧AI生态加速落地,破解大模型应用瓶颈
随着AI大模型对隐私保护、实时响应和网络依赖等问题的凸显,端侧AI正成为产业落地的关键突破口。新紫光集团推出端侧AI平台化解决方案,集成支持多模态、多并发、AI Agent及端云协同的“万能接口”MCP(Model Connection Platform),可灵活适配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等终端形态。
目前,基于该平台的AI学习机、AI手机、AI眼镜等硬件产品已实现量产并推向市场,为消费端和行业端用户提供低延迟、高安全、强稳定的智能体验。集团正联合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及终端厂商,共建开放、多元、可扩展的端侧AI协作生态,加速AI能力从“云端集中”向“端边协同”演进。
“算力×联接”融合创新,打造行业大模型落地引擎
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新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算力×联接”为核心,推出支持多元异构算力的超节点集群、新一代分布式存储及DDC无损网络等全栈智算基础设施,并在政府、交通、教育、金融等八大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华三率先发布“灵犀”系列行业大模型,包括医学脑血管病专病模型、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及城轨运营模型,精准切入垂直场景痛点。同时,集团创新推出“图灵小镇”算力运营模式,已在杭州、郑州、咸阳、马鞍山、贵阳、西宁等地落地,构建集算力建设、生态聚合、运营服务与商业变现于一体的闭环体系,破解智算中心“建而不用、用而不优”的行业难题。
构建协同共赢生态,激活万物AI+未来
新紫光集团表示,面对“万物AI+”带来的产业重构机遇,集团将持续以开放姿态携手全球客户、合作伙伴及科研机构,深化在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产品落地与商业模式上的协同创新。通过打通“芯片—终端—网络—算力—应用”全链条,新紫光正从单一技术提供者向产业生态赋能者跃迁,推动智能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真正实现技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释放。
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新紫光集团的生态化战略不仅彰显其作为中国智能科技领军企业的格局与担当,更为全球智能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扩展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