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2日,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举办。12日下午,高通公司副总裁兼法律顾问克里斯·朗曼(Chris Longman)出席年会分论坛“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全球规则与中国方案”并发表主题演讲,从高通的实践与经验出发,分享了对创新者如何从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受益这一话题的看法与思考。

朗曼在演讲中介绍道,今年恰逢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也是高通与中国移动产业合作的30周年。他强调,高通的DNA是研发,无论是成立之初,还是今天,高通始终专注于基础研发,高通每年将营收的约20%投入研发,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多年来,高通始终依靠全球知识产权体系来保护其创新成果。目前,高通在全球拥有超过16万项授权专利和专利申请,高通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多年来始终稳居在华外企前列。
朗曼在演讲中提到,高通公司发轫于无线通信领域,他还介绍了移动通信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演进有三个关键阶段——早期研究、标准制定、商业化。朗曼指出,在前两个阶段,即早期研究和标准制定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回报却充满不确定性;在第三个阶段,即商业化阶段,通常是发明问世后多年,创新型公司可以通过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来寻求投资回报。因此,充分尊重和保护专利权,是促成最佳技术标准以及由这些标准所推动的技术进步的最佳途径。
朗曼提到,对于许多在标准制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创新者来说,能够通过许可那些对标准至关重要的高质量专利来获得潜在回报,正是支持并激励他们率先做出大量前期投入的重要考量。当创新者的发明有幸被标准组织采纳,就能够依靠专利的可执行性来获得回报,如果没有这样的确定性,那么最初投入研发工作的商业依据便将不复存在。
“我认为中国的专利法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对创新价值的认可。”朗曼还称,中国领导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以及在促进创新和经济转型方面的长期战略规划,令他印象深刻。“高通和许多其他国内外企业,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个人相关方,都受益于这些成果。高通持续扩大在华知识产权布局和投入。中国始终是保护高通发明价值的重要司法管辖区。”
当前,高通已经与众多中国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朗曼表示,高通致力于持续深化合作,助力他们在即将到来的6G和AI时代,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下为朗曼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让我有机会就 “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全球规则与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议题,与大家分享高通的经验与思考。
我是克里斯·朗曼(Chris Longman),现任高通公司副总裁和诉讼事务负责人,很荣幸能再次出席这一盛会并发言。于我而言,中国知识产权年会是一场庆典,旨在致敬广大知识产权领域的同仁,他们年复一年地为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付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卓越成就。事实上,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有幸出席年会。今年能来到这里,我格外高兴,因为高通公司正在庆祝两个重要的周年纪念日。
如果各位听过我的同事钱堃在昨天的发言就会知道,今年恰逢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1985年,几位资历丰富的创业者创立了高通。无论是成立之初,还是今天,高通始终专注于基础研发,稍后我会做更多介绍。
今年也是高通与中国移动产业合作的30周年。正如钱堃在他的发言中所说,如今我们正携手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共同把握“人工智能+”和5G/6G连接技术所带来的机遇。
活动前我收到建议,今天可以就中外创新者如何从中国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受益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很乐意做这样的分享,而且我确实认为,高通的经历与这个话题息息相关。
正如我刚才提到的,高通的DNA是研发,公司发轫于无线通信领域。就在上周,我听创始人艾文·雅各布(Irwin Jacobs)博士谈起,当初决定将公司命名为“高通”,意为“高质量通信”。他强调,公司的使命,不仅是将高质量注入最终的系统和产品,更要融入底层的基础科学和发明当中。多年来,我们将对质量的重视延伸到了其他技术领域,包括Wi-Fi和蓝牙等其他无线技术、多媒体编码、计算,以及AI。
多年来,高通每年将营收的约20%投入研发,在相关技术领域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投入支持了成千上万工程师的工作,他们持续产出重要且实用的发明。多年来,高通始终依靠全球知识产权体系来保护其创新成果。目前,高通在全球拥有超过16万项授权专利和专利申请,多年来高通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始终稳居在华外企前列。
高通因其专利许可项目而广为人知。当然,高通也拥有许多其他产品业务,其中一些我的同事昨天已经提到过。然而,作为一名律师,我自然而然会更关注许可业务。
每当谈到SEP时,我总是希望先聚焦于底层标准,因为我认为这些标准在法律讨论中往往被忽视。因此,让我先简单谈谈5G和6G这样的技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何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技术就不会存在。
正如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技术标准环绕的世界里,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标准往往很少被人们注意到。有些标准很简单,比如规定在道路哪一侧通行,或灯泡螺口与灯座的匹配规格。不过当然也有更为有趣的标准,例如那些使无线通信爆炸式发展成为可能的标准,对此高通尤为关注。
正如我所说,数十年来,高通始终致力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从2G到5G,再到如今的6G。我们可以看到,移动通信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演进有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性系统级技术的研究。这通常发生在标准制定和实施之前多年,而这正是高通作为一家以发明为核心的公司所擅长的领域。基础研究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开放式研究,但有时也会遇到“死胡同”,但这也是真正实现突破——也就是技术飞跃——最可能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毫无疑问会产出大量的发明成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这一阶段蕴含着巨大风险,因为无法保证研发产出的发明创造最终会被市场接受,进而产生收益。
第二个阶段,标准制定——也就是那些详细的技术规范,它们使网络和数十亿终端以无线方式交互,并在全球以惊人速度与可靠性进行数据传输。目前,全球移动技术标准由世界各地的公司和机构共同制定,他们为此投入多年时间,以开发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技术解决方案。实际上,标准制定过程始于对下一代技术的明确需求。这些需求通常十分宏大,例如在数据传输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且,至关重要的是,这些需求提出时往往是在产品问世之前多年,因而通常情况下,并不是所有满足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发明都已出现。因此,一些标准制定的参与方们会返回各自的实验室、办公室和会议室,努力探索并提出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创新方案。
这是另一个推动发明的阶段。就像我刚提到的早期研发阶段一样,那些选择接受挑战、钻研真正创新方案的公司必须投入资金却又无法确定是否有回报,因为无法保证他们的解决方案一定会被纳入标准。毕竟,移动通信领域的标准制定,是为工程难题选择最优技术解决方案 ,并非每项发明或技术提案都能被采纳。
最终,经过多年努力和数百万工时的工作,新一代移动标准得以发布。这时,我们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商业化。产品公司 ——其中一些可能是标准制定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许多则不是——可以按照公开的标准,制造和销售在全球可互操作的产品。在这个阶段——通常是发明问世后多年——创新型公司可以通过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来寻求投资回报。
最后,我们来谈谈专利在标准中的作用。推动标准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是创新——也就是为解决复杂难题而不断创造新方案的动力。
正如我开头所说,我认为中国的专利法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对创新价值的认可。我认为,充分尊重和保护,是促成最佳技术标准以及由这些标准所推动的技术进步的最佳途径。
对于许多在标准制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创新者来说,能够通过许可那些对标准至关重要的高质量专利来获得潜在回报,正是支持并激励他们率先做出大量前期投入的重要考量。当创新者的发明有幸被标准组织采纳,就能够依靠专利的可执行性来获得回报,如果没有这样的确定性,那么最初投入研发工作的商业依据便将不复存在。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能够为标准化技术领域,吸引到最优秀的创新者和最具价值的想法,从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紧密互联的世界——我相信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景——那么,对强有力的专利权的支持便至关重要。
在高通工作的这些年,我始终关注中国出台的各项重要政策和改革举措,中国领导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以及在促进创新和经济转型方面的长期战略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通和许多其他国内外企业,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个人相关方,都受益于这些成果。高通持续扩大在华知识产权布局和投入。中国始终是保护高通发明价值的重要司法管辖区。
令高通感到自豪的是,我们已经与众多中国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我们致力于持续深化合作,助力他们在即将到来的6G和AI时代,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再次感谢今天有机会与各位交流。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