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当十个省市代表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的舞台上按下象征“接入”的按键之后,标志着中国算力平台在“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五大维度上实现全面贯通,初步构建起“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算力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跻身全球前列。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已达788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FP16半精度),干线400G端口数量增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 EB。同时,累计征集的“华彩杯”算力应用创新项目超过2.3万个,展现出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
然而,在算力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算力监测效率不足、供需信息不对称、分配缺乏全局规划、生态协同不够紧密等问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对算力的需求日益复杂化、高标准化。为破解这些发展瓶颈,推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界,自2017年起稳步推进中国算力平台的建设工作。
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中国算力平台集“供、需、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平台致力于为算力供需双方构建一个“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推动算力服务向普惠化、便捷化、易用化方向发展。
在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算力平台成功实现了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的“五大贯通”。
具体而言:平台贯通:建成全国算力态势感知监测系统,全面采集和动态监测算力设施和数据,精准掌握全国算力发展情况,形成全国性的“算力资源一本账”。
主体贯通:构建算力供需主体精准匹配机制,提供从模型部署到应用构建的全链路服务,实现服务体系“算力匹配一站式”。资源贯通:实现算力资源的灵活调度,汇聚不同地域、行业的异构异属算力资源,构建全域贯通的“算力调度一张网”。生态贯通:搭建算力生态社区,依托算力产业发展方阵、智算生态圈等载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共进的“算力生态一盘棋”。场景贯通:开展算力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绿色、安全六大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算力强基一榜单”。
截至7月底,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过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超过1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平台成功承载了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为1000余名开发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线调用服务,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当前,我国将按照“点、链、网、面”的主轴,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作为“全面赋能”的重要抓手,中国算力平台将在现有10省区市分平台接入的基础上持续扩容,通过丰富算力产品矩阵、优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动算力资源聚合、完善算力产业生态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