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秦耳】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信息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它的业务韧性、盈利性以及可持续性就越高。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当下,企业供应链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记者采访到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ERP产品部副总经理隋志超,他围绕浪潮海岳的数字供应链方案、产业协同模式、AI 技术应用及数据兼容等热点问题,分享了浪潮在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隋志超看来,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是针对企业面对不同业务场景、不同业务需求以及不同商业模式定制下的数字化系统。可以说,不同的企业由于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不同,形成的数智化能力也是不同的。简简单单地去套用当下的一些成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往往会“水土不服”。
“相较于传统 PaaS 平台,浪潮提出的‘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 模式,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隋志超在采访中表示。
对大企业而言,自建平台可依据自身复杂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深度整合内部资源,实现全流程精准管控,从而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而中小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自建系统,通过使用平台,既能直接享受成熟的技术与服务,降低信息化成本,又能快速借鉴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与大企业的协同发展,进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同时,隋志超表示,在实际运作中,企业面对的更多是数据与当前系统数据不兼容、不匹配的问题。对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与转换方案;同时采用中间件或数据接口技术,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与共享,在此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数据质量,并且在系统切换前开展充分测试,及时调整优化。
“在企业实现数智化的基础上,AI技术的加持则能让企业效能增长事半功倍。”隋志超讲到,在 AI 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浪潮海岳积极探索产业大模型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以 AI + 供应链为例,浪潮海岳商业 AI 借助产业大模型,深度赋能供应链各环节:在需求预测环节,结合海量市场数据实现精准预判,降低缺货与积压风险;在供应商评价方面,快速甄别优质伙伴,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在智能研发环节,加速产品研发进程;在多级库存优化上,实现库存合理调配。通过产业大模型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构建起数智化、精益化、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有效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与运营效率,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产业智能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谈到此次参加链博会的体验。隋志超表示,链博会作为汇聚产业上下游众多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产业合作搭建了广阔舞台。基于链博会建立的信任与了解,浪潮通软正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携手推动产业链的数智化发展,共绘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