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Wv9VHiRSD tech.huanqiu.comarticle【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GE医疗陈和强:驭“链”前行,构筑中国高端医械产业生态新高地/e3pmh164r/e3pmtmdvg【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GE医疗展台前人头攒动。十余台覆盖CT、磁共振、核医学等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整齐排列,CT轴承、磁共振超导线等核心零部件在聚光灯下闪耀着金属光泽。这场以“国产创新,韧链共赢”为主题的展览,正是GE医疗深耕中国供应链30余年的生动注脚。“我们不是简单的采购者,而是产业链的共建者。”GE医疗中国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借助链博会这一链接全球、服务中国的重要舞台,GE医疗今年还着重展现绿色供应链的最新进展,从自身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将绿色生态的最佳实践融入建圈强链的每一环节,围绕区域产业链,有力推动供应链、创新链全面迈向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恰逢“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GE医疗在展会上重磅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北京“灯塔工厂”光伏项目年减排超2000吨二氧化碳,无锡基地入选首批“零碳”工厂试点,整体碳排放较2022年下降23%。“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陈和强指着展台上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介绍,联盟将聚焦低碳制造、资源循环等关键环节,通过跨企业协同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站在展台的CT机前,陈和强描绘着产业版图:京津冀的精密加工集群、长三角的电子元器件基地、大湾区的创新孵化中心......“GE医疗在中国市场的本土研发比例已突破50%,年带动近100亿元采购规模,培育出1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国医械智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GE医疗30多年来始终走在带动国产双链发展的最前沿,持续深化全面国产,与超千家供应商构建了完整的“研、产、销、服”体系,打造独特的创中心模式,为中国高端医械供应链增强韧性、注入动能。17527287528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石婷婷环球网175272875289311[]{"audio":{"members":[]},"gallery":{"members":[{"desc":null,"height":1173,"id":"3rbkdb_58802","mime":"image\/png","size":175.48,"url":"//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755cf9e977360895871dfa2a33d01a0u1.png","width":1706}]},"video":{"members":[]}}//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4755cf9e977360895871dfa2a33d01a0u1.png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GE医疗展台前人头攒动。十余台覆盖CT、磁共振、核医学等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整齐排列,CT轴承、磁共振超导线等核心零部件在聚光灯下闪耀着金属光泽。这场以“国产创新,韧链共赢”为主题的展览,正是GE医疗深耕中国供应链30余年的生动注脚。“我们不是简单的采购者,而是产业链的共建者。”GE医疗中国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借助链博会这一链接全球、服务中国的重要舞台,GE医疗今年还着重展现绿色供应链的最新进展,从自身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将绿色生态的最佳实践融入建圈强链的每一环节,围绕区域产业链,有力推动供应链、创新链全面迈向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恰逢“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GE医疗在展会上重磅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北京“灯塔工厂”光伏项目年减排超2000吨二氧化碳,无锡基地入选首批“零碳”工厂试点,整体碳排放较2022年下降23%。“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陈和强指着展台上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介绍,联盟将聚焦低碳制造、资源循环等关键环节,通过跨企业协同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站在展台的CT机前,陈和强描绘着产业版图:京津冀的精密加工集群、长三角的电子元器件基地、大湾区的创新孵化中心......“GE医疗在中国市场的本土研发比例已突破50%,年带动近100亿元采购规模,培育出1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国医械智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GE医疗30多年来始终走在带动国产双链发展的最前沿,持续深化全面国产,与超千家供应商构建了完整的“研、产、销、服”体系,打造独特的创中心模式,为中国高端医械供应链增强韧性、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