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aj80 tech.huanqiu.comarticle切尔诺贝利 还有自然恢复的可能吗?/e3pmh164r/e3pmtlao330年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残留下一块巨大的有毒区域。但科学家最近报告称,他们观察到该区域有一些“不一般”的迹象——最新的发现是一只年轻的野狼走出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这片无人区面积大约4300平方公里,今天仍然被认为高度污染而不能居住。但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部分野生动物看起来已经能茁壮成长,并且开始突破隔离区的界限。这一报告发表在最近的《欧洲野生动物研究》期刊上。可能携带突变基因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截止到2006年,有大约240万乌克兰人(包括42.8万名儿童)受到这次事故的辐射影响,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人类的健康问题主要受放射性物质碘-131影响。而锶-90和铯-137会对土壤造成更为持久的污染,植物、昆虫和蘑菇从土壤中吸收铯-137,受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所以部分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2015年2月,研究人员将GPS全球定位器安装在13只野狼身上,开始监视它们的一举一动。通过GPS定位,科学家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核衰变是如何影响这些野生动物的。不久前,科学家意外发现一只3岁大的雄性野灰狼身上的GPS定位器远离了核辐射区——它闯荡到了大约369公里的地方。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追踪有狼离开放射性切尔诺贝利区,达到了这么远的距离。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可能预示着未来野生动物数量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但同时,其携带的变异基因也可能会扩散开来。此处并非“生态黑洞”核事故后,切尔诺贝利灾区沦为“鬼域”。据称苏联政府疏散逾9万名居民,大面积现代化的居住地带被列为封锁区。但30年来,人类禁区却成了动物领地——英国生态及水文中心此前曾开展TREE计划,用以评估核辐射风险。研究人员在灾区安装了40部自动摄影机追踪野生动物,拍摄到一只棕熊在围栏外雪地踱步,可能是在觅食,摄像机还将当地更多的动物——那些无视辐射的山猫、野猪、灰狼、鹿、马和水獭等一并纳入了镜头。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科学家迈克尔⋅拜尔纳,是监控并分析那批戴了GPS定位器的狼群的科学家之一。他表示,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狼的数量是其他未受污染地区的7倍。这很可能是因为人类大面积撤出,对当地生态的压力和干扰也随之锐减,为动物重返栖身地提供了一定机会。一些较为大型的哺乳动物几乎是即刻就出现在这里,而且在无人区肆意繁殖,数量快速增长。拜尔纳认为,切尔诺贝利禁区远非“生态黑洞”,迁徙的行为很可能也会出现在其它野生动物身上。但这项研究还发现,其他12只戴有GPS的狼都留在它们的“家乡”。一般来说,狼作为群居动物很少“离家出走”,何况是走到数百公里之外。不排除是狼群数量过密,某只野狼迫不得已向外扩散。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逃离的狼发生了什么情况。争议的问题还很多尽管有摄像头、定位器和一直未中断的调查,但实际上,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切尔诺贝利之灾对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的总体影响,研究曾发现某些动物突变率增高的证据,但总体情况仍是模糊的。这也是科学家们监控这批灰狼的原因,它们在此地已经蓬勃发展,数量惊人,颇具代表性。现在,一只大胆坚定的狼,足迹已远远超过了隔离区。这位逃逸者所携带的辐射量,对它出现地区的人类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通过它,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揭示基因突变如何进入更广泛的动物群体,换句话说,野生动物受核辐射突变的基因到底能传播多远。不过,这种“突变”现在发生到了何种程度,是科学界另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2016年一项研究认为,这场事故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消退,甚至是永久性的。一个来自南卡罗莱纳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所泄露的辐射已经导致周边区域的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异变。但拜尔纳证实,他的团队跟踪的狼全都有四条腿、两只眼睛和一条尾巴,并没有周身发出绿光——但可惜的是,他们迄今没有掌握这些狼与其它未受辐射的狼在遗传上存在差异的任何“硬数据”。自然界的能力是否可以把事故的阴霾扫空?杳无人烟的区域何时真正复苏?这些问题,或许还要花上多年才有答案。1531296300000责编:黎晓珊科技日报153129630000011["9CaKrnKainO","9CaKrnKaiUs","9CaKrnKaimP","9CaKrnKagS0","9CaKrnKagEh"]//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711/20180711040716138.jpg{"email":"lixiaoshan@huanqiu.com","name":"黎晓珊"}
30年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残留下一块巨大的有毒区域。但科学家最近报告称,他们观察到该区域有一些“不一般”的迹象——最新的发现是一只年轻的野狼走出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这片无人区面积大约4300平方公里,今天仍然被认为高度污染而不能居住。但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部分野生动物看起来已经能茁壮成长,并且开始突破隔离区的界限。这一报告发表在最近的《欧洲野生动物研究》期刊上。可能携带突变基因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截止到2006年,有大约240万乌克兰人(包括42.8万名儿童)受到这次事故的辐射影响,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人类的健康问题主要受放射性物质碘-131影响。而锶-90和铯-137会对土壤造成更为持久的污染,植物、昆虫和蘑菇从土壤中吸收铯-137,受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所以部分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2015年2月,研究人员将GPS全球定位器安装在13只野狼身上,开始监视它们的一举一动。通过GPS定位,科学家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核衰变是如何影响这些野生动物的。不久前,科学家意外发现一只3岁大的雄性野灰狼身上的GPS定位器远离了核辐射区——它闯荡到了大约369公里的地方。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追踪有狼离开放射性切尔诺贝利区,达到了这么远的距离。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可能预示着未来野生动物数量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但同时,其携带的变异基因也可能会扩散开来。此处并非“生态黑洞”核事故后,切尔诺贝利灾区沦为“鬼域”。据称苏联政府疏散逾9万名居民,大面积现代化的居住地带被列为封锁区。但30年来,人类禁区却成了动物领地——英国生态及水文中心此前曾开展TREE计划,用以评估核辐射风险。研究人员在灾区安装了40部自动摄影机追踪野生动物,拍摄到一只棕熊在围栏外雪地踱步,可能是在觅食,摄像机还将当地更多的动物——那些无视辐射的山猫、野猪、灰狼、鹿、马和水獭等一并纳入了镜头。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科学家迈克尔⋅拜尔纳,是监控并分析那批戴了GPS定位器的狼群的科学家之一。他表示,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狼的数量是其他未受污染地区的7倍。这很可能是因为人类大面积撤出,对当地生态的压力和干扰也随之锐减,为动物重返栖身地提供了一定机会。一些较为大型的哺乳动物几乎是即刻就出现在这里,而且在无人区肆意繁殖,数量快速增长。拜尔纳认为,切尔诺贝利禁区远非“生态黑洞”,迁徙的行为很可能也会出现在其它野生动物身上。但这项研究还发现,其他12只戴有GPS的狼都留在它们的“家乡”。一般来说,狼作为群居动物很少“离家出走”,何况是走到数百公里之外。不排除是狼群数量过密,某只野狼迫不得已向外扩散。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逃离的狼发生了什么情况。争议的问题还很多尽管有摄像头、定位器和一直未中断的调查,但实际上,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切尔诺贝利之灾对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的总体影响,研究曾发现某些动物突变率增高的证据,但总体情况仍是模糊的。这也是科学家们监控这批灰狼的原因,它们在此地已经蓬勃发展,数量惊人,颇具代表性。现在,一只大胆坚定的狼,足迹已远远超过了隔离区。这位逃逸者所携带的辐射量,对它出现地区的人类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通过它,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揭示基因突变如何进入更广泛的动物群体,换句话说,野生动物受核辐射突变的基因到底能传播多远。不过,这种“突变”现在发生到了何种程度,是科学界另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2016年一项研究认为,这场事故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消退,甚至是永久性的。一个来自南卡罗莱纳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所泄露的辐射已经导致周边区域的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异变。但拜尔纳证实,他的团队跟踪的狼全都有四条腿、两只眼睛和一条尾巴,并没有周身发出绿光——但可惜的是,他们迄今没有掌握这些狼与其它未受辐射的狼在遗传上存在差异的任何“硬数据”。自然界的能力是否可以把事故的阴霾扫空?杳无人烟的区域何时真正复苏?这些问题,或许还要花上多年才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