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ATg tech.huanqiu.comarticle北大再现一个人毕业照:该专业“六代单传”/e3pmh164r/e3pmtlao3两年前,穿着白色衬衣、顶着黑色学士帽的薛逸凡似乎还没来得及笑一下,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在相机的咔嚓声中画上了句号。镜头前严肃拘谨的薛逸凡没有想到,就是这张一个人的“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让她几天之内成为热门人物。“今年6月份拍毕业照的时候,我也是一个人。”薛逸凡的师弟、北大古生物学2016年毕业生安永睿,成为北大该专业本届的唯一毕业生。每年只有一个毕业生的低频率,让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到今年,其实已是“六代单传”。古生物学生为何如此“珍稀”?古生物专业出路在哪?冷门专业是否需要坚守?又是一年毕业季,薛逸凡告诉法晚记者,“古生物学出来的同学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前途不差。”她希望,有一天古生物和其他小众专业再被提及,人们能不再以猎奇标榜。而她如今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前途被看好。北大“网红”曾拍一个人的毕业照 已在美国成准博士当《法制晚报》记者时隔两年之后再找到薛逸凡时,她已经修完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成了准博士——4月14日,薛逸凡正式选择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作为她的博士专业,研究方向为癌症信号网络,从下半年开始将攻读博士学位。谈及两年前的网络爆红,薛逸凡自言难忘,“一个人的毕业照”让大学四年默默无闻的自己频繁见诸报端,到现在都觉得意外。当时为了附和父母来个毕业留念,为不显无趣才随手PS了一张图书馆前的“合影”。没想到的是,这一晒,引来了同学和外界如此大的兴趣。面对采访,薛逸凡不下百次回答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古生物这样一个生僻专业,有没有考虑过就业?”“就是特别想学这个专业,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对古生物的兴趣,简单又执拗。“珍稀”专业2008年创立至今 古生物学“六代单传”与薛逸凡类似,本届毕业生安永睿也是个十足的古生物迷。他从小就喜欢地理、化石方面的知识,乐此不疲。为什么读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此之少?作为古生物学本科专业设立不久后选择就读的学生,薛逸凡认为这可能与大家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不足有关。“即便在北大,也不是人人都知道古生物学专业,在很多同学认识当中,这个专业跟考古专业差不多,以后赚的肯定不多,成为女博士、女学霸恋爱都难。”“大家可能比较喜欢就业面宽的专业,就像很多人从事经济金融一样。”刘乐也是古生物学毕业生。他分析,古生物学暑期时常需要顶着高温去野外采集化石,看起来会比较累,应该也是就读人数少的原因之一。“一人一个专业,交际会相对较少,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闭塞无聊吧。”安永睿说,古生物学专业和北大地空学院一起上课的机会最多。在北大地空学院,一个年级50来个人,女生往往不到三分之一,确实,工科加冷门让他约会女生的余地不是很大。事实上,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目前已是“六代单传”。“我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大二大三都没有学生。”安永睿透露。有所不同学生在各个学院学习 不存在一个人的课堂据法制晚报记者了解,薛逸凡、安永睿等能够一人“独享”一个专业,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关。据了解,元培学院作为北大第一个非专业类本科学院,通过对学生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学生再结合个人兴趣与规划选择具体专业。”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设立之初,就从学科交叉角度设计了全新的培养方案。安永睿说,作为跨学科专业,修读古生物学意味着他们既要修地质学的专业课,还要修生物学的专业课,所以元培学院本身并不开课,他们要到在各个学院的课堂上学习,“比如植物生物学要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一起,生态学要和城市环境学院的同学一起,沉积岩石学则要和地质系的同学一起……”至于课堂人数,少的时候十几人,多的时候能有上百人,从来都不存在一个人的课堂。当然,薛逸凡和安永睿也能感受到一人一专业的幸福。“元培每个专业都设有课程指导老师,而且因为我们专业人少,所以跟专业负责老师的联系较多。如果有问题上报,老师们也比较重视。”薛逸凡本科关于“鱼龙”的毕业论文能够发表在美国一家权威业内期刊,多少得益于此。安永睿欣喜于古生物学专业弹性灵活的课程安排、自由探索的无限乐趣。“每学期开始阶段都会和指导老师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在课程选择和研究方向上能够灵活调整;有什么好的科研项目,学校在经费、指导上支持力度很大。”此外,古生物学在科研方向上空间较大,“我很享受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乐趣。”未来出路各校招生人数仍有限 学术型人才就业不是问题目前,国内只有北大、南京大学等开设了古生物本科专业,且招生人数有限。虽然人少,但该专业的学生很受学界和市场青睐。“古生物学出来的同学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前途不差。”薛逸凡谈及古生物专业学生毕业出路时表示。而除了已经成为准博士的薛逸凡,本届毕业生安永睿成功留校,成了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直博生;古生物学专业第一人张博然则早在2010年就拿到了伯克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薛逸凡说,国内许多相关研究单位都迫切希望引入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到本单位深造。虽然古生物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不多,但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古生物学基础研究,在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方面也大有可为。课程指导老师刘建波曾在一次宣讲会上指明了古生物学毕业生的四个去向:高校,主要是开办地质类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如北古所、南古所、地质所、地科院等;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如国土资源部门、博物馆等;企业单位,如合资外企、能源中企、地矿部门等。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刘建波则表示,古生物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当初设立本科专业就是为了培养学术型人才,它不是面向生产的。又因为跨学科的缘故,学生在生物基础的掌握上会比较扎实,学术上也能接触到更多学科的前沿成果,学生在深造阶段方向会更多。北大为此也制订了很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学生就业,刘建波说,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加之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冷门专业在美国鲜有质疑声 “希望小众专业不再以猎奇标榜”尽管如此,古生物学相比大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仍相对狭窄。“古生物本就不是一个就业型的热门专业,大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做研究。”薛逸凡称,即便在科研领先的美国,这也算不上热门专业。“美国诸如此类的小众专业、交叉学科非常多。大家也觉得很酷,很有意思,但基本没有另类的说法。”此外,美国古生物类专业一般挂靠在地质系下,或者更多的和进化生物学专业一起成立进化与环境学院。值得深思的是,在美国诸如古生物这样的冷门专业鲜被质疑,公众普遍对这类稀缺人才报以极大肯定,认为他们的工作会造福人类,能更好地构建未来。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就曾声援: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从学术传承和创新的角度看,冷门专业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对当前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的功利主义具有警醒意义。“当教育资源有精力从带动经济效应最直接的专业分流到基础学科,这本身就是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薛逸凡认为,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古生物的人才需求本身相比热门专业就少很多,且硕士及博士专业很多院校都有开设,学员数量和学科本身的人才需求还是平衡得不错的。薛逸凡希望有一天古生物和其他小众专业再被提及,人们能不再以猎奇标榜;同样,想进入小众专业领域的新鲜血液,能不再顾忌他人眼光,自信地选择想走的路。1463812500000责编:李文瑶法制晚报146381250000011[]{"email":"liwenyao@huanqiu.com","name":"李文瑶"}
两年前,穿着白色衬衣、顶着黑色学士帽的薛逸凡似乎还没来得及笑一下,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在相机的咔嚓声中画上了句号。镜头前严肃拘谨的薛逸凡没有想到,就是这张一个人的“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让她几天之内成为热门人物。“今年6月份拍毕业照的时候,我也是一个人。”薛逸凡的师弟、北大古生物学2016年毕业生安永睿,成为北大该专业本届的唯一毕业生。每年只有一个毕业生的低频率,让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存在。到今年,其实已是“六代单传”。古生物学生为何如此“珍稀”?古生物专业出路在哪?冷门专业是否需要坚守?又是一年毕业季,薛逸凡告诉法晚记者,“古生物学出来的同学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前途不差。”她希望,有一天古生物和其他小众专业再被提及,人们能不再以猎奇标榜。而她如今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前途被看好。北大“网红”曾拍一个人的毕业照 已在美国成准博士当《法制晚报》记者时隔两年之后再找到薛逸凡时,她已经修完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成了准博士——4月14日,薛逸凡正式选择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作为她的博士专业,研究方向为癌症信号网络,从下半年开始将攻读博士学位。谈及两年前的网络爆红,薛逸凡自言难忘,“一个人的毕业照”让大学四年默默无闻的自己频繁见诸报端,到现在都觉得意外。当时为了附和父母来个毕业留念,为不显无趣才随手PS了一张图书馆前的“合影”。没想到的是,这一晒,引来了同学和外界如此大的兴趣。面对采访,薛逸凡不下百次回答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古生物这样一个生僻专业,有没有考虑过就业?”“就是特别想学这个专业,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对古生物的兴趣,简单又执拗。“珍稀”专业2008年创立至今 古生物学“六代单传”与薛逸凡类似,本届毕业生安永睿也是个十足的古生物迷。他从小就喜欢地理、化石方面的知识,乐此不疲。为什么读这个专业的学生如此之少?作为古生物学本科专业设立不久后选择就读的学生,薛逸凡认为这可能与大家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不足有关。“即便在北大,也不是人人都知道古生物学专业,在很多同学认识当中,这个专业跟考古专业差不多,以后赚的肯定不多,成为女博士、女学霸恋爱都难。”“大家可能比较喜欢就业面宽的专业,就像很多人从事经济金融一样。”刘乐也是古生物学毕业生。他分析,古生物学暑期时常需要顶着高温去野外采集化石,看起来会比较累,应该也是就读人数少的原因之一。“一人一个专业,交际会相对较少,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闭塞无聊吧。”安永睿说,古生物学专业和北大地空学院一起上课的机会最多。在北大地空学院,一个年级50来个人,女生往往不到三分之一,确实,工科加冷门让他约会女生的余地不是很大。事实上,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目前已是“六代单传”。“我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大二大三都没有学生。”安永睿透露。有所不同学生在各个学院学习 不存在一个人的课堂据法制晚报记者了解,薛逸凡、安永睿等能够一人“独享”一个专业,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关。据了解,元培学院作为北大第一个非专业类本科学院,通过对学生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学生再结合个人兴趣与规划选择具体专业。”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设立之初,就从学科交叉角度设计了全新的培养方案。安永睿说,作为跨学科专业,修读古生物学意味着他们既要修地质学的专业课,还要修生物学的专业课,所以元培学院本身并不开课,他们要到在各个学院的课堂上学习,“比如植物生物学要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一起,生态学要和城市环境学院的同学一起,沉积岩石学则要和地质系的同学一起……”至于课堂人数,少的时候十几人,多的时候能有上百人,从来都不存在一个人的课堂。当然,薛逸凡和安永睿也能感受到一人一专业的幸福。“元培每个专业都设有课程指导老师,而且因为我们专业人少,所以跟专业负责老师的联系较多。如果有问题上报,老师们也比较重视。”薛逸凡本科关于“鱼龙”的毕业论文能够发表在美国一家权威业内期刊,多少得益于此。安永睿欣喜于古生物学专业弹性灵活的课程安排、自由探索的无限乐趣。“每学期开始阶段都会和指导老师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在课程选择和研究方向上能够灵活调整;有什么好的科研项目,学校在经费、指导上支持力度很大。”此外,古生物学在科研方向上空间较大,“我很享受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乐趣。”未来出路各校招生人数仍有限 学术型人才就业不是问题目前,国内只有北大、南京大学等开设了古生物本科专业,且招生人数有限。虽然人少,但该专业的学生很受学界和市场青睐。“古生物学出来的同学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前途不差。”薛逸凡谈及古生物专业学生毕业出路时表示。而除了已经成为准博士的薛逸凡,本届毕业生安永睿成功留校,成了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直博生;古生物学专业第一人张博然则早在2010年就拿到了伯克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薛逸凡说,国内许多相关研究单位都迫切希望引入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到本单位深造。虽然古生物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不多,但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古生物学基础研究,在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方面也大有可为。课程指导老师刘建波曾在一次宣讲会上指明了古生物学毕业生的四个去向:高校,主要是开办地质类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如北古所、南古所、地质所、地科院等;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如国土资源部门、博物馆等;企业单位,如合资外企、能源中企、地矿部门等。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刘建波则表示,古生物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当初设立本科专业就是为了培养学术型人才,它不是面向生产的。又因为跨学科的缘故,学生在生物基础的掌握上会比较扎实,学术上也能接触到更多学科的前沿成果,学生在深造阶段方向会更多。北大为此也制订了很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学生就业,刘建波说,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加之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冷门专业在美国鲜有质疑声 “希望小众专业不再以猎奇标榜”尽管如此,古生物学相比大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仍相对狭窄。“古生物本就不是一个就业型的热门专业,大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做研究。”薛逸凡称,即便在科研领先的美国,这也算不上热门专业。“美国诸如此类的小众专业、交叉学科非常多。大家也觉得很酷,很有意思,但基本没有另类的说法。”此外,美国古生物类专业一般挂靠在地质系下,或者更多的和进化生物学专业一起成立进化与环境学院。值得深思的是,在美国诸如古生物这样的冷门专业鲜被质疑,公众普遍对这类稀缺人才报以极大肯定,认为他们的工作会造福人类,能更好地构建未来。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就曾声援: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从学术传承和创新的角度看,冷门专业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对当前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的功利主义具有警醒意义。“当教育资源有精力从带动经济效应最直接的专业分流到基础学科,这本身就是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薛逸凡认为,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古生物的人才需求本身相比热门专业就少很多,且硕士及博士专业很多院校都有开设,学员数量和学科本身的人才需求还是平衡得不错的。薛逸凡希望有一天古生物和其他小众专业再被提及,人们能不再以猎奇标榜;同样,想进入小众专业领域的新鲜血液,能不再顾忌他人眼光,自信地选择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