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TsDp作者:张阳tech.huanqiu.comarticle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逝世 科学界巨星陨落/e3pmh164r/e3pn4gh77【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综合外媒1月26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名誉教授,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先驱被尊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于1月24日因脑溢血在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去世,享年88岁。MIT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始人1927年,马文·明斯基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眼科医生家庭。因为正值美国大力发展私立学校的时期,所以他从小学到中学全盘接受的都是私立学校的教育,并对电子学和化学情有独钟。高中毕业时他加入海军,退伍后去往哈佛大学深造,主修物理学,选修电气工程、数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于1950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研究中他发现遗传学有趣但深度不够,物理学则吸引力一般,所以最后他又转向了智能领域。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明斯基表示:“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才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 1956年,他与麦卡锡、香农等人一起发起并组织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明斯基的Snare,麦卡锡的α-β搜索法,以及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10sicTheorist)是会议的三个亮点。1958年,明斯基从哈佛转至MIT,同时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他会合,他们在这里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明斯基自己就在这间实验室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带有扫描仪和触觉传感器的14度自由机械手,可以像人一样搭积木。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得主在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在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明斯基无疑都是一个闪耀着明星般光环的著名研究人员。由于他的研究引领了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神经网络、图灵机理论和回归函数这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潮流,并在图象处理领域、符号计算、知识表示、计算语义学、机器感知和符号连接学习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1969年,明斯基被授予“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之后,麦卡锡、西蒙(H.A.Simon)、纽厄尔(A.Newell.)、费根鲍姆(E.A.Feigenbaum)、劳伊·雷迪(RajReddy)等5名人工智能学者也先后斩获图灵奖,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影响力日渐深广起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倡导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明斯基就提出了“telepresence”(远程介入)这一概念,通过利用微型摄像机、运动传感器等设备,明斯基让人体验到了自己驾驶飞机、在战场上参加战斗、在水下游泳这些现实中未发生的事情,这也为他奠定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倡导者的重大地位。明斯基作为人工智能的倡导者之一,是坚信人的思维过程可以用机器去模拟,机器也可以有智能的。他的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就是:“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而已”(the brain happens to be a meat machine)。明斯基还出版过多本书籍,包括《语义信息处理》(Seman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精神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和《情感机器》(The Emotion Machine)。附:明斯基的部分成就1951——明斯基搭建了第一个随机连接(randomly wired)神经网络学习机,他将之命名为Snare。1956——人工智能的起点——“达特茅斯会议”,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明斯基的Snare,麦卡锡的α-β搜索法,以及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10sicTheorist)是会议的三个亮点。——明斯基发明并制作了第一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这种光学仪器拥有极好的分辨率和影像质量,时至今日仍然在生物科学领域受到广泛采用。1958——明斯基从哈佛转至MIT,同时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他会合,他们在这里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1963——明斯基发明了首款头戴式图形显示器,如今的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罩就采用了这种模式。14538270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阳环球网145382706000011["9CaKrnJNzxb"]//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126/17/53/20160126055316323.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综合外媒1月26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名誉教授,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领域先驱被尊为人工智能之父的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于1月24日因脑溢血在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去世,享年88岁。MIT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始人1927年,马文·明斯基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眼科医生家庭。因为正值美国大力发展私立学校的时期,所以他从小学到中学全盘接受的都是私立学校的教育,并对电子学和化学情有独钟。高中毕业时他加入海军,退伍后去往哈佛大学深造,主修物理学,选修电气工程、数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于1950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在研究中他发现遗传学有趣但深度不够,物理学则吸引力一般,所以最后他又转向了智能领域。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明斯基表示:“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才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 1956年,他与麦卡锡、香农等人一起发起并组织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明斯基的Snare,麦卡锡的α-β搜索法,以及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10sicTheorist)是会议的三个亮点。1958年,明斯基从哈佛转至MIT,同时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他会合,他们在这里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明斯基自己就在这间实验室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带有扫描仪和触觉传感器的14度自由机械手,可以像人一样搭积木。人工智能领域首位图灵奖得主在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在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认知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明斯基无疑都是一个闪耀着明星般光环的著名研究人员。由于他的研究引领了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神经网络、图灵机理论和回归函数这些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潮流,并在图象处理领域、符号计算、知识表示、计算语义学、机器感知和符号连接学习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1969年,明斯基被授予“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这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之后,麦卡锡、西蒙(H.A.Simon)、纽厄尔(A.Newell.)、费根鲍姆(E.A.Feigenbaum)、劳伊·雷迪(RajReddy)等5名人工智能学者也先后斩获图灵奖,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影响力日渐深广起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倡导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明斯基就提出了“telepresence”(远程介入)这一概念,通过利用微型摄像机、运动传感器等设备,明斯基让人体验到了自己驾驶飞机、在战场上参加战斗、在水下游泳这些现实中未发生的事情,这也为他奠定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倡导者的重大地位。明斯基作为人工智能的倡导者之一,是坚信人的思维过程可以用机器去模拟,机器也可以有智能的。他的一句流传颇广的话就是:“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而已”(the brain happens to be a meat machine)。明斯基还出版过多本书籍,包括《语义信息处理》(Seman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精神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和《情感机器》(The Emotion Machine)。附:明斯基的部分成就1951——明斯基搭建了第一个随机连接(randomly wired)神经网络学习机,他将之命名为Snare。1956——人工智能的起点——“达特茅斯会议”,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明斯基的Snare,麦卡锡的α-β搜索法,以及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10sicTheorist)是会议的三个亮点。——明斯基发明并制作了第一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这种光学仪器拥有极好的分辨率和影像质量,时至今日仍然在生物科学领域受到广泛采用。1958——明斯基从哈佛转至MIT,同时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他会合,他们在这里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1963——明斯基发明了首款头戴式图形显示器,如今的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罩就采用了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