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DvXz tech.huanqiu.comarticle李静因何逆袭《赢在中国》?/e3pmh164r/e3pmtmdvg李静手捧鲜花,乐呵呵站在马云与柳传志中间,脸上满是放松后的笑意,在昨夜的《赢在中国》总决赛,她是冠军。我很喜欢这张题图,因为多少它都带有一些符号意义,在这两代企业家之间,正悄悄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分野。这种变化在于我们正进入一个“个人即品牌”的时代,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品牌高高在上,只是将冷冰冰的产品售卖出来,而是需要带有温度的交互。正是因为填补了这种真空地带,一些性感的品牌开始出现,比如雷军的小米、雕爷的牛腩、褚时健的褚橙、李静的乐蜂、赫畅的煎饼等等,纷纷应运而生。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有意无意“制造”出了有故事、有个性的企业家,“粉丝们”热衷于谈论,乃至追随他们。借用一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书籍“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中总结的三段论,第一原则就是个别人物法则,即需要一个能够制造流行的人物。马云说李静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些参与《赢在中国》节目制作的人也称她不算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她甚至有些固执得坚持着自己善良与性情的一面。这并不符合传统的企业家评判标准,但李静却靠着这种秉性笑到最后。在我看来,李静的骨子里有一种“不装”的气质,为了坚持这种“不装”,她不惜去做一些冒险。比如,她对主持人王利芬称,当年从央视出走创办国内第一家独立民营电视公司,只是要做一档“能有表情的节目”。创业伊始颇为艰难,李静硬是在办公室打了一年地铺,以至于墩布上长出蘑菇。“过去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企业家,现在也就算一半吧。老一代的企业家中,很多没有太鲜明的个性,他坐在那里,你都不知道他是哭呢、笑呢,还是睡着了。”李静认为,坚持个性才是乐蜂乃至风行集团得以生存的基础。比如,在电商资本最疯狂的年代,有投资人建议乐蜂不计成本的砸广告,快速做大规模,李静愣是不答应,一是源于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二是源于她更喜欢通过个性化的口碑传播,沉淀用户,带动销售。于是,你会看到经常有明星愿意主动帮乐蜂来做拍照宣传,帮忙转发微博。在今年的《赢在中国》中,李静更是将静佳品牌的4D面膜植入到节目当中,借助电视与互联网进行粉丝营销传播。李静另外一个个性在于适应力强,能迅速调整自己的目标感。在做电商之前,曾经有人想收购她的公司,她一口回绝,恰好有一次与投资人沈南鹏聊天,谈及了“媒体+达人+电商”的可行性,她就立刻转入做电商。要知道,李静甚至都没有上过淘宝,她只是凭借自己做了6年访谈主持人,熟稔各种化妆品的味道与功能的经验,切入这个市场,也遭遇了各种讪笑乃至攻击,但她却坚持了下来。在乐蜂初具规模之后,她还专门请来了吴声做总顾问,在运营节奏、品牌推广章法以及团队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迅速构建了自己的体系架构。一位乐蜂的员工对我说,李静的商业嗅觉也非常好,在别人忙着铺摊子、砸广告的时候,她不跟风,最早提出做自有品牌,市场费用也坚持以小博大,五年里,不是靠资本,而是靠坚持个性做到了国内化妆品电商领军者的位子。“做人做事,最后就是要做自己。”同在节目组的汪小菲对李静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实际上,这个声音多次在《赢在中国》的节目中出现,包括李静在内的这些新生代企业领袖显然正逐渐觉醒,寻觅属于自己时代的“企业家”解读方式。1386729000000责编:李文瑶中文科技资讯138672900000011["9CaKrnJCvaD","9CaKrnJChb9","9CaKrnJBEIB","9CaKrnJAIJ2","9CaKrnJxqit"]//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1211/20131211103100602.jpg{"email":"liwenyao@huanqiu.com","name":"李文瑶"}
李静手捧鲜花,乐呵呵站在马云与柳传志中间,脸上满是放松后的笑意,在昨夜的《赢在中国》总决赛,她是冠军。我很喜欢这张题图,因为多少它都带有一些符号意义,在这两代企业家之间,正悄悄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分野。这种变化在于我们正进入一个“个人即品牌”的时代,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品牌高高在上,只是将冷冰冰的产品售卖出来,而是需要带有温度的交互。正是因为填补了这种真空地带,一些性感的品牌开始出现,比如雷军的小米、雕爷的牛腩、褚时健的褚橙、李静的乐蜂、赫畅的煎饼等等,纷纷应运而生。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有意无意“制造”出了有故事、有个性的企业家,“粉丝们”热衷于谈论,乃至追随他们。借用一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书籍“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中总结的三段论,第一原则就是个别人物法则,即需要一个能够制造流行的人物。马云说李静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些参与《赢在中国》节目制作的人也称她不算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她甚至有些固执得坚持着自己善良与性情的一面。这并不符合传统的企业家评判标准,但李静却靠着这种秉性笑到最后。在我看来,李静的骨子里有一种“不装”的气质,为了坚持这种“不装”,她不惜去做一些冒险。比如,她对主持人王利芬称,当年从央视出走创办国内第一家独立民营电视公司,只是要做一档“能有表情的节目”。创业伊始颇为艰难,李静硬是在办公室打了一年地铺,以至于墩布上长出蘑菇。“过去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企业家,现在也就算一半吧。老一代的企业家中,很多没有太鲜明的个性,他坐在那里,你都不知道他是哭呢、笑呢,还是睡着了。”李静认为,坚持个性才是乐蜂乃至风行集团得以生存的基础。比如,在电商资本最疯狂的年代,有投资人建议乐蜂不计成本的砸广告,快速做大规模,李静愣是不答应,一是源于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二是源于她更喜欢通过个性化的口碑传播,沉淀用户,带动销售。于是,你会看到经常有明星愿意主动帮乐蜂来做拍照宣传,帮忙转发微博。在今年的《赢在中国》中,李静更是将静佳品牌的4D面膜植入到节目当中,借助电视与互联网进行粉丝营销传播。李静另外一个个性在于适应力强,能迅速调整自己的目标感。在做电商之前,曾经有人想收购她的公司,她一口回绝,恰好有一次与投资人沈南鹏聊天,谈及了“媒体+达人+电商”的可行性,她就立刻转入做电商。要知道,李静甚至都没有上过淘宝,她只是凭借自己做了6年访谈主持人,熟稔各种化妆品的味道与功能的经验,切入这个市场,也遭遇了各种讪笑乃至攻击,但她却坚持了下来。在乐蜂初具规模之后,她还专门请来了吴声做总顾问,在运营节奏、品牌推广章法以及团队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迅速构建了自己的体系架构。一位乐蜂的员工对我说,李静的商业嗅觉也非常好,在别人忙着铺摊子、砸广告的时候,她不跟风,最早提出做自有品牌,市场费用也坚持以小博大,五年里,不是靠资本,而是靠坚持个性做到了国内化妆品电商领军者的位子。“做人做事,最后就是要做自己。”同在节目组的汪小菲对李静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实际上,这个声音多次在《赢在中国》的节目中出现,包括李静在内的这些新生代企业领袖显然正逐渐觉醒,寻觅属于自己时代的“企业家”解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