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Vcu53gBY9 tech.huanqiu.comarticle外媒:机器人专家称人形机器人泡沫注定会破裂/e3pmh164r/e3pmtmdvg【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8日消息,据techcrunch报道称,MIT 教授、iRobot 联合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近日公开提醒资本方:向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投入巨额资金“正在重复生成式 AI 的泡沫剧本”。他指出,现阶段缺乏触觉大数据、安全不可控与能效失衡三大瓶颈,使“拟人即万能”的路线难以走向量产,反而可能把投资人拖入长达十年的高成本试错循环。 布鲁克斯在文章中列举数据:人类单手拥有约 1.7 万个特化触觉感受器,而主流机器人指尖触觉单元不足 200 个;机器学习在语音、视觉领域之所以突破,是依托数十年公开数据集的积累,“触觉数据没有同样规模的底座”。因此,仅靠播放人类操作视频来训练灵巧手属于“纯粹的幻想思维”。布鲁克斯还测算,一台体积翻倍的人形机器人跌倒时释放的动能将呈立方级增长,可达 8 倍,“在产线或家庭场景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他预测,若人形机器人真正规模化,15 年后的形态“大概率配备轮子、多机械臂与专用传感器,彻底放弃拟人双足”。市场层面,资本仍在加速涌入。谷歌支持的 Apptronik 已融资 4.5 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Figure 宣布获得超 10 亿美元新一轮承诺资金,公司估值升至 390 亿美元,而其与 OpenAI 的战略合作已于今年 3 月终止,转向完全自研端到端模型。布鲁克斯强调,自己并非看空机器人赛道,而是提醒投资者区分“科研探索”与“商业闭环”。“资助昂贵实验无可厚非,但若把实验当成即将量产的故事,就是在浪费资金。”他建议资本应更多关注轮式平台、分布式触觉与行业专用机械臂,这些技术路径“离盈利更近,离物理定律也更友好”。(青云)175904898209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林梦雪环球网175904898209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1810ec0b9f9fd5efd4dc372661c8b84u1.png{"email":"linmengxue@huanqiu.com","name":"林梦雪"}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8日消息,据techcrunch报道称,MIT 教授、iRobot 联合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近日公开提醒资本方:向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投入巨额资金“正在重复生成式 AI 的泡沫剧本”。他指出,现阶段缺乏触觉大数据、安全不可控与能效失衡三大瓶颈,使“拟人即万能”的路线难以走向量产,反而可能把投资人拖入长达十年的高成本试错循环。 布鲁克斯在文章中列举数据:人类单手拥有约 1.7 万个特化触觉感受器,而主流机器人指尖触觉单元不足 200 个;机器学习在语音、视觉领域之所以突破,是依托数十年公开数据集的积累,“触觉数据没有同样规模的底座”。因此,仅靠播放人类操作视频来训练灵巧手属于“纯粹的幻想思维”。布鲁克斯还测算,一台体积翻倍的人形机器人跌倒时释放的动能将呈立方级增长,可达 8 倍,“在产线或家庭场景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他预测,若人形机器人真正规模化,15 年后的形态“大概率配备轮子、多机械臂与专用传感器,彻底放弃拟人双足”。市场层面,资本仍在加速涌入。谷歌支持的 Apptronik 已融资 4.5 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Figure 宣布获得超 10 亿美元新一轮承诺资金,公司估值升至 390 亿美元,而其与 OpenAI 的战略合作已于今年 3 月终止,转向完全自研端到端模型。布鲁克斯强调,自己并非看空机器人赛道,而是提醒投资者区分“科研探索”与“商业闭环”。“资助昂贵实验无可厚非,但若把实验当成即将量产的故事,就是在浪费资金。”他建议资本应更多关注轮式平台、分布式触觉与行业专用机械臂,这些技术路径“离盈利更近,离物理定律也更友好”。(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