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NG6zK8LXI tech.huanqiu.comarticle外企在中国|强生赵军:强化本土“智造”,加码全链路医疗科技产业生态/e3pmh164r/e3pmtmdvg【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强生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承诺。我们深耕中国市场,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速引进创新产品的同时,不断强化本土‘智造’、创新和端到端整合能力。”近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服贸会”)期间,强生中国政府事务与政策副总裁赵军在采访中表示。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涌动,多家机构预测,“AI+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作为全球头部医疗健康企业,强生如何在中国市场与本土“朋友圈”共同打造创新医疗体系,助推医疗科技产业的提质升级?为此,记者与赵军进行了交流。与“健康中国”战略同频共振当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空间持续扩容。赵军强调,“中国是强生医疗科技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地。中国十四亿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是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长期投入的核心动力。”今年恰逢强生创新制药入华四十周年,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强生发展目标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高度一致。 多年来,强生积极践行“开放创新”理念,携手本土各方力量构建医疗创新体系,加快创新解决方案在临床的运用,服务本土病患需求。今年7月,强生医疗科技宣布在华首个“产学研用”赋能矩阵强生中国科创中心将落户北京,重点布局数字医疗创新、专业人才孵化和心电生理临床应用三大战略领域,携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筑高质量、全链路医疗科技产业生态。“我们希望通过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共同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建设智慧医疗体系,推动全球资源与中国创新的深度融合。”赵军谈到,“这一合作是强生创新战略在华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和坚定承诺。”此外,强生医疗科技也在积极布局在华外部创新合作。就在本月初,强生医疗科技与瑞龙外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进外科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我们将共同整合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商业资源和本土创新力量,从而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为外科医生、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赵军说。从“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智造”近年来,强生还持续投资扩大产能,深化本土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强生在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科技产业园,苏州产业园拥有骨科、外科、心电生理等多种医疗器材的高端“智造”能力。赵军透露,“今年,我们启动了苏州产业园外科工厂产能升级项目,同时在进行心电生理高端‘智造’产线的扩容,以本土化加速度,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强生医疗科技旗下新一代抗菌薇乔腔镜口针便是基于中国临床客户需求洞察,由中国团队研发,在中国生产制造并率先在国内上市的全新产品。据赵军介绍,其缝针扁平化的设计能够有效改进术者持针体验,有效解决中国术者在腔镜口缝合肌肉筋膜层次的痛点,充分体现了强生扎根本土,以高端智能制造能力和端到端供应敏捷度,更快响应本土需求和服务中国病患的坚定承诺。为让下一代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强生近日首次携旗下医疗科技和创新制药参展2025服贸会,并特别展示了两款新产品:Impella® CP with SmartAssist 介入式左心室辅助泵和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创新药品尼卡利单抗注射液。强生方面表示,“前者用于高危PCI手术以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这种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通过微创方式经皮置入,实时收集心室内的信号数据,并通过智能算法,帮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这款微创的智能心脏泵系统,可提供高达4.3L/min的流量,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在赵军看来,服贸会为跨国医疗企业提供“创新-落地-推广”全周期支持,构建了“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创新生态。“我们非常看重服贸会这一国家级平台在对接全球资源与本土临床需求方面发挥的桥梁作用,期待能够借助包括服贸会在内的多元化开放创新平台,链接全球产研能力与中国临床医疗智慧,双向赋能,让下一代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展望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布局,赵军告诉记者,“强生将继续携手各方加速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药生态圈,以突破性疗法和更智能、更微创、更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服务病患健康需求。我们将积极投身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建设,增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758177807915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吴涛环球网1758177807915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938b77e0b1eddffc1a9cad98be8afadu1.png{"email":"zhengxiangqi@huanqiu.com","name":"郑湘琪"}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强生始终坚持‘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承诺。我们深耕中国市场,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速引进创新产品的同时,不断强化本土‘智造’、创新和端到端整合能力。”近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服贸会”)期间,强生中国政府事务与政策副总裁赵军在采访中表示。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涌动,多家机构预测,“AI+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32年将达到700亿美元。作为全球头部医疗健康企业,强生如何在中国市场与本土“朋友圈”共同打造创新医疗体系,助推医疗科技产业的提质升级?为此,记者与赵军进行了交流。与“健康中国”战略同频共振当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空间持续扩容。赵军强调,“中国是强生医疗科技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地。中国十四亿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是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长期投入的核心动力。”今年恰逢强生创新制药入华四十周年,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强生发展目标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高度一致。 多年来,强生积极践行“开放创新”理念,携手本土各方力量构建医疗创新体系,加快创新解决方案在临床的运用,服务本土病患需求。今年7月,强生医疗科技宣布在华首个“产学研用”赋能矩阵强生中国科创中心将落户北京,重点布局数字医疗创新、专业人才孵化和心电生理临床应用三大战略领域,携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筑高质量、全链路医疗科技产业生态。“我们希望通过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共同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建设智慧医疗体系,推动全球资源与中国创新的深度融合。”赵军谈到,“这一合作是强生创新战略在华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和坚定承诺。”此外,强生医疗科技也在积极布局在华外部创新合作。就在本月初,强生医疗科技与瑞龙外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进外科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我们将共同整合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商业资源和本土创新力量,从而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为外科医生、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赵军说。从“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智造”近年来,强生还持续投资扩大产能,深化本土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强生在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科技产业园,苏州产业园拥有骨科、外科、心电生理等多种医疗器材的高端“智造”能力。赵军透露,“今年,我们启动了苏州产业园外科工厂产能升级项目,同时在进行心电生理高端‘智造’产线的扩容,以本土化加速度,快速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强生医疗科技旗下新一代抗菌薇乔腔镜口针便是基于中国临床客户需求洞察,由中国团队研发,在中国生产制造并率先在国内上市的全新产品。据赵军介绍,其缝针扁平化的设计能够有效改进术者持针体验,有效解决中国术者在腔镜口缝合肌肉筋膜层次的痛点,充分体现了强生扎根本土,以高端智能制造能力和端到端供应敏捷度,更快响应本土需求和服务中国病患的坚定承诺。为让下一代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强生近日首次携旗下医疗科技和创新制药参展2025服贸会,并特别展示了两款新产品:Impella® CP with SmartAssist 介入式左心室辅助泵和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创新药品尼卡利单抗注射液。强生方面表示,“前者用于高危PCI手术以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这种短期机械循环辅助装置,通过微创方式经皮置入,实时收集心室内的信号数据,并通过智能算法,帮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这款微创的智能心脏泵系统,可提供高达4.3L/min的流量,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在赵军看来,服贸会为跨国医疗企业提供“创新-落地-推广”全周期支持,构建了“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创新生态。“我们非常看重服贸会这一国家级平台在对接全球资源与本土临床需求方面发挥的桥梁作用,期待能够借助包括服贸会在内的多元化开放创新平台,链接全球产研能力与中国临床医疗智慧,双向赋能,让下一代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展望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布局,赵军告诉记者,“强生将继续携手各方加速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药生态圈,以突破性疗法和更智能、更微创、更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服务病患健康需求。我们将积极投身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建设,增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