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6SpCdPwCR tech.huanqiu.comarticle环球产业对话:中部产业带“隐形冠军”出海记/e3pmh164r/e3pmtmdvg【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在河南省许昌市的假发制品跨境电商直播基地,能看到热情洋溢的主播们正用英语向粉丝介绍许昌假发。同一时刻,洛阳钢制家具企业的一件件保险箱、文件柜、更衣柜正被打包后送往海外仓库,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上的热销品;而景德镇的陶瓷工作室里,年轻匠人正在接收来自全球的订单。这些分散在中部各省的场景,正拼凑出一幅中国内陆产业带出海的崭新图景。曾经依赖沿海外贸公司订单的“隐形冠军”们,如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将产品卖向全球消费者。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亚马逊全球开店华中卖家大会上,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华中四省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6月底,亚马逊全球站点上来自华中四省的活跃卖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从省市情况来看,河南上半年跨境电商贸易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43%;2025年上半年,湖北已吸引5家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各大平台累计组织70多场跨境电商对接活动,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600亿元,同比增长4倍。产业带的出口转型正在为中部省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代工贴牌”到“品牌出海”:产业带的数字化跃迁“过去我们焦作的弓箭主要卖给沿海外贸公司,跨境出口占比只有10%,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50%。”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刘卉透露的这个数据,折射出中部产业带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传统外贸时代,许昌假发、洛阳钢柜、景德镇陶瓷等产业带虽然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占有率,部分品类甚至高达60%以上,但利润大头被中间环节赚取。跨境电商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武汉宁美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涛的体验尤为深刻。这家曾在国内电商平台做到30亿销售额的企业,2017年后遭遇增长瓶颈,直到2023年布局跨境电商才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今年我们预计实现2亿跨境销售额,同比增长100%~200%,重新找回了十年前做电商时的增长快感。”更值得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重构。以假发产业为例,过去许昌企业出口一顶假发利润微薄,现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同等产品利润上涨的同时积累了终端客户数据和品牌认知。“为什么是华中?”——内陆跨境电商崛起的底层逻辑中部地区跨境电商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叠加。物流枢纽的升级是第一重优势。湖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李尚松介绍:“花湖机场作为纯货运机场建立了空中运输通道,跨境电商高价值品类对空运依赖度高,这解决了内陆企业的物流痛点。”河南则同时拥有郑州的“空中丝路”和中欧班列双通道,2024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82.5万吨,增速高达35.8%,居于全国第六,两个“丝路群”双循环拉动物流出海的时效性,物流基础设施效果明显。产业带积淀是第二重优势。湖南的工程机械、湖北的光电子信息、河南的假发家具、江西的陶瓷医药,这些产业带经过数十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书记段永平透露:“江西已有22个特色产业带,从赣州家具到进贤医疗器械,都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优质供给。”人才回流是第三重动力。亚马逊2024年在武汉、郑州设立办公室后,引发了沿海跨境电商人才返乡潮。“深圳租房成本是武汉的3-4倍,而湖北有130万高校学生,人才供给充足。”李尚松表示。这种回流不仅带来运营经验,更带来了前沿理念——湖南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驻会执行会长余芳观察到:“很多企业开始使用AI工具提升人效,对人才质量要求更高而非数量。”AI重构出海逻辑:从“铺货测款”到“精准创新”目前,跨境电商正在经历从“铺货时代”到“精品时代”再到“智能时代”的演进,而AI技术加速了这个进程。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业务拓展及区域管理负责人杨钧透露:“超过60%的中国卖家已使用亚马逊的AI工具,包括产品详情页生成、图像创作、评论分析等。”这些工具正在弥补内陆企业与沿海地区的信息差。武汉攀升科技的案例尤为典型。这家原本主打国内组装机的企业,通过工具分析海外用户数据,发现高端定制电脑的市场空白,开发出售价3万美元的跑车造型主机,在亚马逊美国站电脑类目位居前列,2025年第一季度月均复合增长率超90%。更细微的变化发生在运营环节。福建悦创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涵分享了其新品孵化方法论:“我们不再盲目引流,而是先用两周时间打磨产品基本面和转化率,第三周数据就会自然爆发。”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使他们的新品成功率瞬时拉升。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会长)段永平观察到,中部地区为应对跨境发展的挑战,推动传统产业链利用AI技术进行全链路选品、销售,这也让江西外贸型企业找到了发展的好方法。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湖南。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驻会执行会长余芳介绍,未来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点就是AI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有许多卖家开始逐步拥抱AI工具,这也将更好地赋能跨境电商的发展,从而拓展海外市场。中部VS沿海:一场关于跨境电商的“地理迁移”当内陆产业带加速出海,一个现实问题浮现:跨境电商的地理格局是否正在重构?多位协会负责人认为,中部与沿海的关系正在从“梯度转移”变为“互补协同”。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余芳指出:“深圳的湖南跨境电商企业众多,我们正承接他们的人才和运营服务。”这种协同体现在:沿海负责前沿信息捕捉和模式创新,中部承担供应链支持和运营执行。河南的做法更为灵活。刘卉秘书长透露:“很多豫商选择在深圳设前端团队,在河南设运营中心,利用两地的比较优势。”这种“双总部”模式既保持了对市场的敏感度,又降低了运营成本。物流瓶颈的突破进一步弱化了地理约束。随着海外仓网络的完善和跨境物流效率提升,地理位置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李尚松直言:“跨境电商本质上是个工具,在青山绿水间也能做全球生意。”从“卖产品”到“创品牌”:产业带的价值升维品牌化是中部产业带出海最深刻的变革。亚马逊数据显示,品牌卖家增速显著高于非品牌卖家,这种分化在内陆地区尤为明显。河南致欧家居从代工厂转型为自有品牌商,通过亚马逊将产品卖向全球,品牌溢价大幅提升;湖南安克创新旗下三个子品牌均被认定为知名品牌,股价从发行价66元涨至100多元;江西景德镇陶瓷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传统工艺品打造为高端家居品牌。品牌化的路径呈现多样性。事实上,品牌的概念不是简简单单商标的概念,背后还有专利、功能改造的支撑。李尚松分析:“大企业做技术迭代,中小企业做功能改良。比如给洗碗巾加个笑脸设计,这种微创新同样能建立品牌差异。”这种多元化的品牌策略,使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出海路径。未来的挑战:如何避免“内卷”外溢?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涌入跨境电商,蓝海市场正在变红。段永平坦言:“电商领域呈现两极分化——品牌化和低价竞争。”如何避免国内市场的“内卷”在海外重演,成为行业共同课题。人才短缺是首要挑战。虽然高校人才众多,但具备跨境电商实操经验的人才仍稀缺。张涵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在高校建立产业学院,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解决从业人员适配度问题。”供应链响应速度是另一瓶颈。李尚松指出:“中部企业对‘小单快反’的响应较慢,需要适应海外节奏甚至改造生产线。”这种供应链柔性化改造需要时间沉淀。更为深远的是创新能力的构建。王洪涛感慨:“我们在菲律宾市场发现,客户想要的是袖套而非电脑包,因为当地人骑摩托车需要防晒。”这种对本地化需求的洞察,需要企业建立全新的创新体系。社交媒体上的“新出海叙事”在中部产业带出海过程中,社交媒体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营销渠道,又是文化桥梁。TikTok上,许昌假发、景德镇陶瓷等产业带产品成为热门内容;小红书上有大量“跨境电商创业日记”,记录内地青年通过电商平台出海的经历;B站上则兴起“产业带探访”视频,UP主们深入中部工厂揭秘“中国制造”的幕后故事。这些内容正在重构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业的认知。从“廉价商品”到“品质好物”,从“代工基地”到“品牌源地”——社交媒体的叙事变革,正与产业带的转型升级形成共振。中部产业带的跨境电商崛起,揭示了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革:出海主体从沿海贸易商向内陆制造商延伸,出海模式从订单代工向品牌直销演进,出海动力从人口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变。这个进程才刚刚开始。随着“亚马逊华中四省产业带加速器项目”的推进,三年内将扶持上千家工厂上线亚马逊,更多“隐形冠军”将走向台前。正如刘卉所言:“过去是‘不出海就出局’,现在是‘如何高质量出海’。”在中部腹地,一场由跨境电商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它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变革,更是中国制造价值重估的序章。当河南的户外家具、湖北的激光设备、湖南的工程机械、江西的陶瓷医疗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全球消费者,中国产业带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一个更加分散但更具韧性,更贴近源头也更充满创新的全球供应链新生态。175642924071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窦鹏环球网17564292407141[]{"email":"doupeng@huanqiu.com","name":"窦鹏"}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在河南省许昌市的假发制品跨境电商直播基地,能看到热情洋溢的主播们正用英语向粉丝介绍许昌假发。同一时刻,洛阳钢制家具企业的一件件保险箱、文件柜、更衣柜正被打包后送往海外仓库,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上的热销品;而景德镇的陶瓷工作室里,年轻匠人正在接收来自全球的订单。这些分散在中部各省的场景,正拼凑出一幅中国内陆产业带出海的崭新图景。曾经依赖沿海外贸公司订单的“隐形冠军”们,如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将产品卖向全球消费者。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亚马逊全球开店华中卖家大会上,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华中四省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6月底,亚马逊全球站点上来自华中四省的活跃卖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从省市情况来看,河南上半年跨境电商贸易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43%;2025年上半年,湖北已吸引5家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各大平台累计组织70多场跨境电商对接活动,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600亿元,同比增长4倍。产业带的出口转型正在为中部省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代工贴牌”到“品牌出海”:产业带的数字化跃迁“过去我们焦作的弓箭主要卖给沿海外贸公司,跨境出口占比只有10%,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50%。”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刘卉透露的这个数据,折射出中部产业带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传统外贸时代,许昌假发、洛阳钢柜、景德镇陶瓷等产业带虽然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占有率,部分品类甚至高达60%以上,但利润大头被中间环节赚取。跨境电商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武汉宁美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涛的体验尤为深刻。这家曾在国内电商平台做到30亿销售额的企业,2017年后遭遇增长瓶颈,直到2023年布局跨境电商才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今年我们预计实现2亿跨境销售额,同比增长100%~200%,重新找回了十年前做电商时的增长快感。”更值得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重构。以假发产业为例,过去许昌企业出口一顶假发利润微薄,现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同等产品利润上涨的同时积累了终端客户数据和品牌认知。“为什么是华中?”——内陆跨境电商崛起的底层逻辑中部地区跨境电商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叠加。物流枢纽的升级是第一重优势。湖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李尚松介绍:“花湖机场作为纯货运机场建立了空中运输通道,跨境电商高价值品类对空运依赖度高,这解决了内陆企业的物流痛点。”河南则同时拥有郑州的“空中丝路”和中欧班列双通道,2024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82.5万吨,增速高达35.8%,居于全国第六,两个“丝路群”双循环拉动物流出海的时效性,物流基础设施效果明显。产业带积淀是第二重优势。湖南的工程机械、湖北的光电子信息、河南的假发家具、江西的陶瓷医药,这些产业带经过数十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书记段永平透露:“江西已有22个特色产业带,从赣州家具到进贤医疗器械,都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优质供给。”人才回流是第三重动力。亚马逊2024年在武汉、郑州设立办公室后,引发了沿海跨境电商人才返乡潮。“深圳租房成本是武汉的3-4倍,而湖北有130万高校学生,人才供给充足。”李尚松表示。这种回流不仅带来运营经验,更带来了前沿理念——湖南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驻会执行会长余芳观察到:“很多企业开始使用AI工具提升人效,对人才质量要求更高而非数量。”AI重构出海逻辑:从“铺货测款”到“精准创新”目前,跨境电商正在经历从“铺货时代”到“精品时代”再到“智能时代”的演进,而AI技术加速了这个进程。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业务拓展及区域管理负责人杨钧透露:“超过60%的中国卖家已使用亚马逊的AI工具,包括产品详情页生成、图像创作、评论分析等。”这些工具正在弥补内陆企业与沿海地区的信息差。武汉攀升科技的案例尤为典型。这家原本主打国内组装机的企业,通过工具分析海外用户数据,发现高端定制电脑的市场空白,开发出售价3万美元的跑车造型主机,在亚马逊美国站电脑类目位居前列,2025年第一季度月均复合增长率超90%。更细微的变化发生在运营环节。福建悦创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涵分享了其新品孵化方法论:“我们不再盲目引流,而是先用两周时间打磨产品基本面和转化率,第三周数据就会自然爆发。”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使他们的新品成功率瞬时拉升。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会长)段永平观察到,中部地区为应对跨境发展的挑战,推动传统产业链利用AI技术进行全链路选品、销售,这也让江西外贸型企业找到了发展的好方法。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湖南。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驻会执行会长余芳介绍,未来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点就是AI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经有许多卖家开始逐步拥抱AI工具,这也将更好地赋能跨境电商的发展,从而拓展海外市场。中部VS沿海:一场关于跨境电商的“地理迁移”当内陆产业带加速出海,一个现实问题浮现:跨境电商的地理格局是否正在重构?多位协会负责人认为,中部与沿海的关系正在从“梯度转移”变为“互补协同”。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余芳指出:“深圳的湖南跨境电商企业众多,我们正承接他们的人才和运营服务。”这种协同体现在:沿海负责前沿信息捕捉和模式创新,中部承担供应链支持和运营执行。河南的做法更为灵活。刘卉秘书长透露:“很多豫商选择在深圳设前端团队,在河南设运营中心,利用两地的比较优势。”这种“双总部”模式既保持了对市场的敏感度,又降低了运营成本。物流瓶颈的突破进一步弱化了地理约束。随着海外仓网络的完善和跨境物流效率提升,地理位置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李尚松直言:“跨境电商本质上是个工具,在青山绿水间也能做全球生意。”从“卖产品”到“创品牌”:产业带的价值升维品牌化是中部产业带出海最深刻的变革。亚马逊数据显示,品牌卖家增速显著高于非品牌卖家,这种分化在内陆地区尤为明显。河南致欧家居从代工厂转型为自有品牌商,通过亚马逊将产品卖向全球,品牌溢价大幅提升;湖南安克创新旗下三个子品牌均被认定为知名品牌,股价从发行价66元涨至100多元;江西景德镇陶瓷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传统工艺品打造为高端家居品牌。品牌化的路径呈现多样性。事实上,品牌的概念不是简简单单商标的概念,背后还有专利、功能改造的支撑。李尚松分析:“大企业做技术迭代,中小企业做功能改良。比如给洗碗巾加个笑脸设计,这种微创新同样能建立品牌差异。”这种多元化的品牌策略,使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出海路径。未来的挑战:如何避免“内卷”外溢?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涌入跨境电商,蓝海市场正在变红。段永平坦言:“电商领域呈现两极分化——品牌化和低价竞争。”如何避免国内市场的“内卷”在海外重演,成为行业共同课题。人才短缺是首要挑战。虽然高校人才众多,但具备跨境电商实操经验的人才仍稀缺。张涵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在高校建立产业学院,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解决从业人员适配度问题。”供应链响应速度是另一瓶颈。李尚松指出:“中部企业对‘小单快反’的响应较慢,需要适应海外节奏甚至改造生产线。”这种供应链柔性化改造需要时间沉淀。更为深远的是创新能力的构建。王洪涛感慨:“我们在菲律宾市场发现,客户想要的是袖套而非电脑包,因为当地人骑摩托车需要防晒。”这种对本地化需求的洞察,需要企业建立全新的创新体系。社交媒体上的“新出海叙事”在中部产业带出海过程中,社交媒体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营销渠道,又是文化桥梁。TikTok上,许昌假发、景德镇陶瓷等产业带产品成为热门内容;小红书上有大量“跨境电商创业日记”,记录内地青年通过电商平台出海的经历;B站上则兴起“产业带探访”视频,UP主们深入中部工厂揭秘“中国制造”的幕后故事。这些内容正在重构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业的认知。从“廉价商品”到“品质好物”,从“代工基地”到“品牌源地”——社交媒体的叙事变革,正与产业带的转型升级形成共振。中部产业带的跨境电商崛起,揭示了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革:出海主体从沿海贸易商向内陆制造商延伸,出海模式从订单代工向品牌直销演进,出海动力从人口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变。这个进程才刚刚开始。随着“亚马逊华中四省产业带加速器项目”的推进,三年内将扶持上千家工厂上线亚马逊,更多“隐形冠军”将走向台前。正如刘卉所言:“过去是‘不出海就出局’,现在是‘如何高质量出海’。”在中部腹地,一场由跨境电商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它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变革,更是中国制造价值重估的序章。当河南的户外家具、湖北的激光设备、湖南的工程机械、江西的陶瓷医疗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全球消费者,中国产业带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一个更加分散但更具韧性,更贴近源头也更充满创新的全球供应链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