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gzbHfe4MX tech.huanqiu.comarticle外媒:欧洲豪掷数十亿欧元布局千兆瓦工厂,欲在人工智能领域逆袭/e3pmh164r/e3pn4gh77【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2025年7月29日,据CNBC等外媒报道,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浪潮中,欧洲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目光投向千兆瓦工厂的建设,试图借此增强自身相对落后的人工智能产业,以应对行业快速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近几个月来,人工智能工业化工厂概念成为了行业热议的焦点。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6月法国巴黎举行的GTC大会上,着重强调了基础设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作用。他盛赞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并表示英伟达正积极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展开合作,助力各国建立能够创造收入的人工智能工厂。这一言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行业内激起了广泛的讨论,进一步推动了相关概念的传播与深化。欧盟对这些千兆瓦工厂有着清晰的规划蓝图,将其描述为一个“动态生态系统”,旨在汇聚计算能力、数据和人才,共同创建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人工智能规模化竞争的赛道上,欧盟长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在制定新立法方面行动较为迟缓,这使得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往往滞后于竞争对手。同时,能源成本高昂、审批延误以及电网建设亟待现代化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了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步伐。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欧盟并未放弃追赶的步伐。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的执行副总裁亨娜·维克库宁向CNBC表示,欧盟的目标是将高质量的数据集、计算能力和研究人员聚集到一个地方。“例如,我们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人均研究人员数量比美国多30%。此外,我们还有大约7000家初创公司正在开发人工智能,但它们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计算能力非常有限。正因如此,我们决定与成员国共同投资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她说道。迄今为止,欧盟已投入100亿欧元(约合118亿美元)用于建设13家人工智能工厂,并投入200亿欧元作为超级工厂的初始投资,这标志着欧盟所谓的“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共投资”。维克库宁表示,欧盟已收到来自16个成员国、覆盖60个地点的76份超级工厂意向书,对超级工厂的兴趣“势不可挡”,远远超出了欧盟的预期。然而,为了使这些工厂能够显著提升欧洲的计算能力,私营部门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资助这些昂贵的基础设施。毕竟,这些超级工厂都是非常大的投资项目,它们的计算能力比最大的人工智能工厂强大四倍,每个项目都需要30亿到50亿欧元的投资。欧盟将寻求成立一个合作伙伴联盟,然后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启动投资招标。欧盟将这些设施描述为人工智能公司的“一站式服务”,旨在模拟工业工厂的流程,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和服务。在人工智能工厂中,原始数据被输入,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则是预期的成果。瑞银股票研究分析师安德烈·库克宁表示,它本质上是一个数据中心,带有与如何采用该技术相关的附加基础设施。“我们的想法是创建GPU(图形处理单元)容量,基本上就是用GPU构建数据中心,可以训练模型和运行推理……然后创建一个基础设施,让中小企业和无法自行构建的各方能够使用它。”花旗银行研究分析师马丁·威尔基补充道,该设施的用途是其被指定为人工智能工厂的关键。“你正在通过这些拥有惊人计算能力的芯片创建一个平台,如果你把它连接到一个能够提供电力并真正充分利用它们的电网,那么世界就在你的脚下。你拥有这种强大的能力去做某事,但它的成功取决于你的用途。”一些企业已经率先行动起来。电信公司Telenor于去年11月在挪威启动了AI工厂,并开始探索此类设施的潜在用例。目前,该公司已启动并运行一个小型GPU集群,希望在扩大规模之前先进行市场测试。Telenor首席创新官兼AI工厂负责人Kaaren Hilsen向CNBC表示:“这一旅程始于一个信念——Nvidia相信每个国家都需要生产自己的智能。”希尔森强调,数据主权至关重要。“如果你想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提高业务效率,那么你就有可能将关键业务信息和敏感业务信息放入这些人工智能模型中,”她说。该公司正在与BabelSpeak合作,希尔森称其为ChatGPT的挪威版。这项技术可以翻译敏感对话,例如其与边境警察的试点对话,由于安全问题,边境警察无法使用公共翻译服务。希尔森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智能革命”,“自主的人工智能工厂可以真正帮助推动社会进步”。维克库宁表示,该地区首家人工智能工厂将在未来几周投入运营,其中最大的项目之一将于9月初在德国慕尼黑启动。但对于超级工厂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功耗是一个关键问题。布鲁盖尔高级研究员贝尔坦·马滕斯指出,建造一座人工智能超级工厂可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但建造如此规模的发电设施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你想建造一座拥有数十万块英伟达芯片的最先进的超级工厂,你必须预计每座工厂至少需要消耗1千兆瓦的电力。欧洲电网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这些国家的工厂,还有待观察……这将需要在电力再生能力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瑞银预测,由于需求飙升,全球目前已安装的数据中心容量(85吉瓦)将翻一番。基于欧盟200亿欧元的投资以及每家工厂运行10万台先进处理器的计划,瑞银估计每家工厂的容量可能在100至150兆瓦左右,所有设施的总容量约为1.5至2吉瓦。数据显示,这可能会使欧洲的总产能增加约15%——即使与目前拥有全球约三分之一产能的美国相比,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增长。欧盟与美国宣布贸易框架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日表示,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将为欧盟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厂提供动力,以帮助美国“保持技术优势”。然而,马滕斯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表示:“有人可能会说,只要有钱,这相对容易。从英伟达购买芯片并创建这些硬件工厂相对容易,但如何让它运转起来并具有经济可行性则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他认为,欧盟可能必须从较小的规模开始,因为该地区因成本原因无法立即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前沿模型。“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可以逐步建立围绕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以达到这一阶段,但这不会立即发生。”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逆袭之路充满挑战,但其在千兆瓦工厂建设上的积极布局和坚定决心,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丝曙光。未来,欧洲能否凭借这些投资和努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文智)175377734899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窦鹏环球网1753777348996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4d6ef01f933ba4a134134e0ca2f6134u1.png{"email":"doupeng@huanqiu.com","name":"窦鹏"}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2025年7月29日,据CNBC等外媒报道,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浪潮中,欧洲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目光投向千兆瓦工厂的建设,试图借此增强自身相对落后的人工智能产业,以应对行业快速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近几个月来,人工智能工业化工厂概念成为了行业热议的焦点。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6月法国巴黎举行的GTC大会上,着重强调了基础设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作用。他盛赞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并表示英伟达正积极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展开合作,助力各国建立能够创造收入的人工智能工厂。这一言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行业内激起了广泛的讨论,进一步推动了相关概念的传播与深化。欧盟对这些千兆瓦工厂有着清晰的规划蓝图,将其描述为一个“动态生态系统”,旨在汇聚计算能力、数据和人才,共同创建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人工智能规模化竞争的赛道上,欧盟长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在制定新立法方面行动较为迟缓,这使得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往往滞后于竞争对手。同时,能源成本高昂、审批延误以及电网建设亟待现代化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了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步伐。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欧盟并未放弃追赶的步伐。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的执行副总裁亨娜·维克库宁向CNBC表示,欧盟的目标是将高质量的数据集、计算能力和研究人员聚集到一个地方。“例如,我们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人均研究人员数量比美国多30%。此外,我们还有大约7000家初创公司正在开发人工智能,但它们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计算能力非常有限。正因如此,我们决定与成员国共同投资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她说道。迄今为止,欧盟已投入100亿欧元(约合118亿美元)用于建设13家人工智能工厂,并投入200亿欧元作为超级工厂的初始投资,这标志着欧盟所谓的“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共投资”。维克库宁表示,欧盟已收到来自16个成员国、覆盖60个地点的76份超级工厂意向书,对超级工厂的兴趣“势不可挡”,远远超出了欧盟的预期。然而,为了使这些工厂能够显著提升欧洲的计算能力,私营部门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资助这些昂贵的基础设施。毕竟,这些超级工厂都是非常大的投资项目,它们的计算能力比最大的人工智能工厂强大四倍,每个项目都需要30亿到50亿欧元的投资。欧盟将寻求成立一个合作伙伴联盟,然后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启动投资招标。欧盟将这些设施描述为人工智能公司的“一站式服务”,旨在模拟工业工厂的流程,将原材料转化为商品和服务。在人工智能工厂中,原始数据被输入,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则是预期的成果。瑞银股票研究分析师安德烈·库克宁表示,它本质上是一个数据中心,带有与如何采用该技术相关的附加基础设施。“我们的想法是创建GPU(图形处理单元)容量,基本上就是用GPU构建数据中心,可以训练模型和运行推理……然后创建一个基础设施,让中小企业和无法自行构建的各方能够使用它。”花旗银行研究分析师马丁·威尔基补充道,该设施的用途是其被指定为人工智能工厂的关键。“你正在通过这些拥有惊人计算能力的芯片创建一个平台,如果你把它连接到一个能够提供电力并真正充分利用它们的电网,那么世界就在你的脚下。你拥有这种强大的能力去做某事,但它的成功取决于你的用途。”一些企业已经率先行动起来。电信公司Telenor于去年11月在挪威启动了AI工厂,并开始探索此类设施的潜在用例。目前,该公司已启动并运行一个小型GPU集群,希望在扩大规模之前先进行市场测试。Telenor首席创新官兼AI工厂负责人Kaaren Hilsen向CNBC表示:“这一旅程始于一个信念——Nvidia相信每个国家都需要生产自己的智能。”希尔森强调,数据主权至关重要。“如果你想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提高业务效率,那么你就有可能将关键业务信息和敏感业务信息放入这些人工智能模型中,”她说。该公司正在与BabelSpeak合作,希尔森称其为ChatGPT的挪威版。这项技术可以翻译敏感对话,例如其与边境警察的试点对话,由于安全问题,边境警察无法使用公共翻译服务。希尔森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智能革命”,“自主的人工智能工厂可以真正帮助推动社会进步”。维克库宁表示,该地区首家人工智能工厂将在未来几周投入运营,其中最大的项目之一将于9月初在德国慕尼黑启动。但对于超级工厂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功耗是一个关键问题。布鲁盖尔高级研究员贝尔坦·马滕斯指出,建造一座人工智能超级工厂可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但建造如此规模的发电设施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你想建造一座拥有数十万块英伟达芯片的最先进的超级工厂,你必须预计每座工厂至少需要消耗1千兆瓦的电力。欧洲电网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所有这些国家的工厂,还有待观察……这将需要在电力再生能力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瑞银预测,由于需求飙升,全球目前已安装的数据中心容量(85吉瓦)将翻一番。基于欧盟200亿欧元的投资以及每家工厂运行10万台先进处理器的计划,瑞银估计每家工厂的容量可能在100至150兆瓦左右,所有设施的总容量约为1.5至2吉瓦。数据显示,这可能会使欧洲的总产能增加约15%——即使与目前拥有全球约三分之一产能的美国相比,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增长。欧盟与美国宣布贸易框架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日表示,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将为欧盟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厂提供动力,以帮助美国“保持技术优势”。然而,马滕斯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表示:“有人可能会说,只要有钱,这相对容易。从英伟达购买芯片并创建这些硬件工厂相对容易,但如何让它运转起来并具有经济可行性则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他认为,欧盟可能必须从较小的规模开始,因为该地区因成本原因无法立即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前沿模型。“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可以逐步建立围绕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以达到这一阶段,但这不会立即发生。”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逆袭之路充满挑战,但其在千兆瓦工厂建设上的积极布局和坚定决心,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丝曙光。未来,欧洲能否凭借这些投资和努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