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a90O63XZn tech.huanqiu.comarticle世界产业正值再平衡,中国供应链必须抓住绿色窗口期/e3pmh164r/e3pmtmdvg当来自41个工业大门类、666个小门类的中国制造商,与1500余家跨国企业管理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同场对话时,一个共识被反复验证:过去只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逻辑已经走到尽头,韧性、绿色、创新正成为新的评价坐标。刚参加完链博会开幕式的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栋给出判断:“真正强化供应链韧性的,是技术融合、绿色持续、共赢共生的产业与市场。”过去,供应链把“零库存”奉为圭臬;今天,一场台风或一次地缘冲突就可能让零库存瞬间变“零供应”。疫情期间,全球多地不同的制造商面临原材料、中间件和其他组件短缺的问题和挑战,罗克韦尔提出灵活生产加速响应、提升人员配备的智能化水平、分析助力协调材料短缺问题三项关键行动。 这种韧性体现了罗克韦尔对链主责任的承担——积极应对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形势,赋予供应链流程更高的敏捷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使各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应对所遇到的挑战。可持续性是韧性的另一种诠释。“绿色转型不是附加题,而是打破红海竞争、实现新增长曲线的核心密码。”李栋强调,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全世界产业再平衡的阶段。对于企业来讲,就要通过全球供应链的嫁接实现强链补链。而当绿色成为竞争门槛,碳排数据正快速从“CSR报告里的彩页”变为“海关税单上的数字”。“罗克韦尔让企业真切感到,减碳不是成本而是利润。”李栋说,在绿色转型方面,中国场景正在定义世界方案。“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在这里,我们的挑战和试验田也非常多。”李栋举了一个例子:企业利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设和深度运营智慧园区,以持续提高能源利用、节能减排效率,正成为构建“净零供应链”的关键一环。罗克韦尔曾助力某食品饮料头部企业在中国建造标杆产业园区,通过Smart Campus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进行产业园综合设施管理,贯穿其生产和运维环节。最终实现了空间照明、暖通设施的电耗节能高达45%左右,并减少超过30%的碳排放。这个案例对跨行业推广极具复制和参考价值,“中国实践正在反哺全球工厂”。链主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订单发包”转向“能力共享”。例如,面向中国企业出海需求,罗克韦尔把AI等新兴科技的工业场景应用、绿碳咨询、全球合规数据库等打包成“一站式陪护服务”。“我们不再是卖设备,而是‘韧性+绿色’的系统能力。”李栋说。创新已从实验室到供应链实现“双向奔赴”。在全球1500多家受访企业中,有95%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引入AI/ML,50%计划将AI用于质量控制——罗克韦尔第十版《智能制造现状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过去创新发生在实验室,现在创新发生在供应链的每一节点。”李栋强调:“技术要与商业模式结合,更要与人才生态结合,才能真正把绿色收益留在企业、留在产业。”显然,价值共生成为本届链博会的重要“注脚”。当价格战让位于技术战,供应链的竞合关系也在重构。李栋用“卷技术不卷价格”来形容这一变化:“人均GDP已接近1.3万美元,中国产业必须走出低价内卷,把绿色、韧性、创新作为新的竞争维度。”在罗克韦尔提出的“生产性服务链主”模式下,链主企业不再独享数据与成功,而是通过区块链、5G、IoT(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上下游共同优化工艺、降低碳排、提升良率、强化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与产业可持续的双重价值。“当一个跨国企业的上下游成功做到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参与其中的设备厂家和用户企业都能获益,这就相当于实现了产业链的爬层。”李栋说。从链博会出发,望眼全球供应链,由韧性、绿色、创新写就的三条铁律已清晰可见。韧性不再是应急备份,而是系统能力;绿色不再是道德光环,而是准入门槛;创新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生态协同。通过对韧性、绿色、创新这三维度的平衡和发展,罗克韦尔正致力于和链主企业合作,“为企业打造整个全球的链条,助力融入世界的发展,用好全球的技术和人才,服务于全球的市场。”李栋表示。(林迪)175306435339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俊锋环球网1753064353397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dd2be0f350479e87b598fe9129d427eu1.png{"email":"wangjunfeng@huanqiu.com","name":"王俊锋"}
当来自41个工业大门类、666个小门类的中国制造商,与1500余家跨国企业管理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同场对话时,一个共识被反复验证:过去只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逻辑已经走到尽头,韧性、绿色、创新正成为新的评价坐标。刚参加完链博会开幕式的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栋给出判断:“真正强化供应链韧性的,是技术融合、绿色持续、共赢共生的产业与市场。”过去,供应链把“零库存”奉为圭臬;今天,一场台风或一次地缘冲突就可能让零库存瞬间变“零供应”。疫情期间,全球多地不同的制造商面临原材料、中间件和其他组件短缺的问题和挑战,罗克韦尔提出灵活生产加速响应、提升人员配备的智能化水平、分析助力协调材料短缺问题三项关键行动。 这种韧性体现了罗克韦尔对链主责任的承担——积极应对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形势,赋予供应链流程更高的敏捷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使各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应对所遇到的挑战。可持续性是韧性的另一种诠释。“绿色转型不是附加题,而是打破红海竞争、实现新增长曲线的核心密码。”李栋强调,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全世界产业再平衡的阶段。对于企业来讲,就要通过全球供应链的嫁接实现强链补链。而当绿色成为竞争门槛,碳排数据正快速从“CSR报告里的彩页”变为“海关税单上的数字”。“罗克韦尔让企业真切感到,减碳不是成本而是利润。”李栋说,在绿色转型方面,中国场景正在定义世界方案。“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在这里,我们的挑战和试验田也非常多。”李栋举了一个例子:企业利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设和深度运营智慧园区,以持续提高能源利用、节能减排效率,正成为构建“净零供应链”的关键一环。罗克韦尔曾助力某食品饮料头部企业在中国建造标杆产业园区,通过Smart Campus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进行产业园综合设施管理,贯穿其生产和运维环节。最终实现了空间照明、暖通设施的电耗节能高达45%左右,并减少超过30%的碳排放。这个案例对跨行业推广极具复制和参考价值,“中国实践正在反哺全球工厂”。链主企业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从“订单发包”转向“能力共享”。例如,面向中国企业出海需求,罗克韦尔把AI等新兴科技的工业场景应用、绿碳咨询、全球合规数据库等打包成“一站式陪护服务”。“我们不再是卖设备,而是‘韧性+绿色’的系统能力。”李栋说。创新已从实验室到供应链实现“双向奔赴”。在全球1500多家受访企业中,有95%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引入AI/ML,50%计划将AI用于质量控制——罗克韦尔第十版《智能制造现状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过去创新发生在实验室,现在创新发生在供应链的每一节点。”李栋强调:“技术要与商业模式结合,更要与人才生态结合,才能真正把绿色收益留在企业、留在产业。”显然,价值共生成为本届链博会的重要“注脚”。当价格战让位于技术战,供应链的竞合关系也在重构。李栋用“卷技术不卷价格”来形容这一变化:“人均GDP已接近1.3万美元,中国产业必须走出低价内卷,把绿色、韧性、创新作为新的竞争维度。”在罗克韦尔提出的“生产性服务链主”模式下,链主企业不再独享数据与成功,而是通过区块链、5G、IoT(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上下游共同优化工艺、降低碳排、提升良率、强化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与产业可持续的双重价值。“当一个跨国企业的上下游成功做到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参与其中的设备厂家和用户企业都能获益,这就相当于实现了产业链的爬层。”李栋说。从链博会出发,望眼全球供应链,由韧性、绿色、创新写就的三条铁律已清晰可见。韧性不再是应急备份,而是系统能力;绿色不再是道德光环,而是准入门槛;创新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生态协同。通过对韧性、绿色、创新这三维度的平衡和发展,罗克韦尔正致力于和链主企业合作,“为企业打造整个全球的链条,助力融入世界的发展,用好全球的技术和人才,服务于全球的市场。”李栋表示。(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