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Xuc5CT2of tech.huanqiu.comarticle【2025链博会】SAP李瑞成:以商业AI织就韧性供应链,帮助中企穿越出海不确定性周期/e3pmh164r/e3pmtmdvg【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当前,随着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构,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韧性是全球供应链最大的短板,全球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环境、连接程度和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国的出海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增强供应链韧性保证生产不受影响。这也是SAP一直思索的课题。”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期间,SAP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化发展新阶段,SAP如何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商业AI,帮助企业构建系统性运营能力,打造更具韧性与活力的供应链?SAP又如何以“绿色账本”助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帮助产业链将“负债”变“资产”?对此,记者与李瑞成进行了交流。从“点”到“链”:打造全球运营“智能底座”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延伸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出海正从成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高质量出海将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李瑞成表示,如今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构建涵盖人才管理、合规治理、供应链优化、本地业务发展以及可持续转型等关键领域的系统性运营能力。那么SAP如何帮助企业构筑这五大核心能力,实现从“点”到“链”的跃升?据李瑞成介绍,SAP正基于SAP Business Suite(商业套件)将应用、数据与AI深度融合,该架构能够满足企业未来10到20年的需求。同时,SAP借助业务技术云平台(BTP)为企业构筑覆盖端到端流程的应用矩阵,沉淀可信赖的数据资产,并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从而提升运营效率与敏捷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依托业务数据云(Business Data Cloud)对内外部数据的全方位整合,以及生成式AI助手Joule与Joule AI智能体的深度嵌入,能够构建从数据洞察到智能决策的完整闭环,形成持续释放价值的‘飞轮效应’。”李瑞成以激光举例称,这一过程就像激光灯的光子来回在不同层次振动,找到一个振动频率,成了一束非常强大的激光,数据在应用层、平台层与AI层反复迭代,将形成指数级放大的价值。在动态多变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中,这一机制不仅强化了企业的韧性与灵活性,更赋能其构建创新动能与可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韧性供应链:疏通全球产业链“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企业构筑更有韧性、广泛性的供应链,SAP中国研究院还主导开发了SAP仓储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和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之间的结合等解决方案。“比如从中国供货到欧洲,或者是欧洲供货到美国,在供应链因为各种突发情况中断的场景下,我们可以据此及时调整,使客户在生产环节、交付环节受到最小的影响。”李瑞成谈到。他进一步告诉记者,SAP商业网络支持从采购、物流到资产管理的多场景协作,集成实时风险监控、碳足迹追踪与合规信息管理,可帮助企业快速响应政策变化与市场需求。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新常态下,该网络能助力企业实现跨境交易合规可控,推动供应链从“被动应对”升级至“战略弹性”,实现从“看得见”到“调得动”,将潜在风险转化为韧性与增长动能。以某家居厂商为例,该企业借助SAP智能预测系统,将订单满足率从87.3%提升到96%,库存周转天数从130天缩短至83天,大幅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目前,SAP商业网络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B2B平台,连接了全球190个国家的数百万家企业,涵盖供应商、物流商、制造商及最终客户,年交易总额超过6.3万亿美元。其通过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构建起上下游协同的业务生态体系,为全球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提供确定性支撑,重塑产业价值链的竞争新范式。绿色供应链:以“人财物碳”一体化融入全球生态现阶段ESG合规已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关键竞争力,绿色供应链建设也跃升为企业出海的“必答题”。在可持续供应链方面,SAP推出了“绿色账本”举措,通过供应链ESG管理,推动上下游企业节能降碳,形成绿色产业集群。“企业都有财务账本,我们还为企业开发了第二套的绿色账本,让碳会计变成可能,帮助他们把可持续发展从‘负债’变成‘资产’。”李瑞成表示,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SAP重新定义了ERP中的R(资源),创新将碳数据纳入企业资源范畴,让碳数据“看得见、摸得着”,并可以准确计算。他透露,借助绿色账本举措,企业可以得到实际、而非估算且可审计的碳排放数据,拥有数据可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能像管理营收和利润一样高效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人财物碳”一体化管理。“绿色账本在各个模块都能落到实处,其中通过SAP的区块链技术,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N层供应链穿透追踪,确保每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可查可信。”不难看出,作为链博会三届“全勤生”,SAP希望通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AI驱动的智能流程以及链接全球的商业网络,持续赋能中国企业构建统一、高效、可持续的全球运营体系,打造韧性供应链,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机遇。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唯一能确定的,是企业通过数字化将韧性融入基因的能力。而SAP希望帮助企业在全球化的棋盘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确定性飞轮”。175283196040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窦鹏环球网1752831960402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70b24628f6cde5c0bea0f428f2200abu1.png{"email":"doupeng@huanqiu.com","name":"窦鹏"}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当前,随着全球产业格局深度重构,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韧性是全球供应链最大的短板,全球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环境、连接程度和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国的出海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增强供应链韧性保证生产不受影响。这也是SAP一直思索的课题。”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期间,SAP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化发展新阶段,SAP如何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商业AI,帮助企业构建系统性运营能力,打造更具韧性与活力的供应链?SAP又如何以“绿色账本”助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帮助产业链将“负债”变“资产”?对此,记者与李瑞成进行了交流。从“点”到“链”:打造全球运营“智能底座”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延伸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出海正从成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高质量出海将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李瑞成表示,如今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构建涵盖人才管理、合规治理、供应链优化、本地业务发展以及可持续转型等关键领域的系统性运营能力。那么SAP如何帮助企业构筑这五大核心能力,实现从“点”到“链”的跃升?据李瑞成介绍,SAP正基于SAP Business Suite(商业套件)将应用、数据与AI深度融合,该架构能够满足企业未来10到20年的需求。同时,SAP借助业务技术云平台(BTP)为企业构筑覆盖端到端流程的应用矩阵,沉淀可信赖的数据资产,并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从而提升运营效率与敏捷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依托业务数据云(Business Data Cloud)对内外部数据的全方位整合,以及生成式AI助手Joule与Joule AI智能体的深度嵌入,能够构建从数据洞察到智能决策的完整闭环,形成持续释放价值的‘飞轮效应’。”李瑞成以激光举例称,这一过程就像激光灯的光子来回在不同层次振动,找到一个振动频率,成了一束非常强大的激光,数据在应用层、平台层与AI层反复迭代,将形成指数级放大的价值。在动态多变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中,这一机制不仅强化了企业的韧性与灵活性,更赋能其构建创新动能与可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韧性供应链:疏通全球产业链“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企业构筑更有韧性、广泛性的供应链,SAP中国研究院还主导开发了SAP仓储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和商业网络(Business Network)之间的结合等解决方案。“比如从中国供货到欧洲,或者是欧洲供货到美国,在供应链因为各种突发情况中断的场景下,我们可以据此及时调整,使客户在生产环节、交付环节受到最小的影响。”李瑞成谈到。他进一步告诉记者,SAP商业网络支持从采购、物流到资产管理的多场景协作,集成实时风险监控、碳足迹追踪与合规信息管理,可帮助企业快速响应政策变化与市场需求。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新常态下,该网络能助力企业实现跨境交易合规可控,推动供应链从“被动应对”升级至“战略弹性”,实现从“看得见”到“调得动”,将潜在风险转化为韧性与增长动能。以某家居厂商为例,该企业借助SAP智能预测系统,将订单满足率从87.3%提升到96%,库存周转天数从130天缩短至83天,大幅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目前,SAP商业网络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B2B平台,连接了全球190个国家的数百万家企业,涵盖供应商、物流商、制造商及最终客户,年交易总额超过6.3万亿美元。其通过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构建起上下游协同的业务生态体系,为全球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提供确定性支撑,重塑产业价值链的竞争新范式。绿色供应链:以“人财物碳”一体化融入全球生态现阶段ESG合规已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关键竞争力,绿色供应链建设也跃升为企业出海的“必答题”。在可持续供应链方面,SAP推出了“绿色账本”举措,通过供应链ESG管理,推动上下游企业节能降碳,形成绿色产业集群。“企业都有财务账本,我们还为企业开发了第二套的绿色账本,让碳会计变成可能,帮助他们把可持续发展从‘负债’变成‘资产’。”李瑞成表示,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SAP重新定义了ERP中的R(资源),创新将碳数据纳入企业资源范畴,让碳数据“看得见、摸得着”,并可以准确计算。他透露,借助绿色账本举措,企业可以得到实际、而非估算且可审计的碳排放数据,拥有数据可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能像管理营收和利润一样高效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人财物碳”一体化管理。“绿色账本在各个模块都能落到实处,其中通过SAP的区块链技术,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N层供应链穿透追踪,确保每个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可查可信。”不难看出,作为链博会三届“全勤生”,SAP希望通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AI驱动的智能流程以及链接全球的商业网络,持续赋能中国企业构建统一、高效、可持续的全球运营体系,打造韧性供应链,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机遇。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唯一能确定的,是企业通过数字化将韧性融入基因的能力。而SAP希望帮助企业在全球化的棋盘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确定性飞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