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XqjuLKCxB tech.huanqiu.comarticle“智能守护者”上线:京港地铁14号线启用先进接触线磨耗测量仪/e3pmh164r/e3pn46ot6【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当夜深人静,劳累了一天的“打工人”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列车回到自己温馨的家的时候,另一群人却开始了紧张又有序的忙碌——他们就是地铁维护、检修工人。为了保障每天地铁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地铁运维能力也在不断进行升级。7月17日,一款集成了智能算法、光电传感与激光成像等前沿技术的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在京港地铁14号线正式投入应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为地铁运营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智能防线。据京港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测量仪已经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接触网作为地铁列车的“电力生命线”,其磨损状况直接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和列车的行车安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地铁高速、高频的运营需求。为此,京港地铁自2022年2月起,联合相关单位启动了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研发工作。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最终打造出这款集高精度、高效率、便携性于一体的接触网磨耗检测设备。该设备通过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与激光成像技术,能够实时捕捉接触网的宽度、高度、磨耗面积及偏磨角度等关键参数,测量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较传统游标卡尺测量精度提升了10倍。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全覆盖连续检测能力。在作业过程中,设备可沿着接触网自主移动,每米采集超过100个数据点,相比传统人工每250米仅选取5-7个点位检测的方式,数据密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一变革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还为后续的维修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为了方便现场作业,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采用了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仅约11公斤。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持终端即可控制设备的“前进”、“后退”、“停止”、“测量”等作业,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三种行走速度。以京港地铁14号线十里河至北工大西门区段为例,传统人工模式完成2.2公里的接触网检测及维护需要2天时间,而使用该设备后,仅需1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一倍。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不仅是一款检测工具,更是一个智能化的数据平台。设备内置里程定位轮,可在维保作业前将检测里程、重点测量点等信息预录入设备,实现精准关联实际需求。检测过程中,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后台系统,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接触网的“健康指数”。此外,设备还内置了智能算法,能够分析磨耗速率,自动生成磨耗曲线、预警台账及寿命预测报告,为维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一创新应用使得传统“单点采集+数据统计+人工分析+专项维修”的模式升级为“现场诊断+就地治理”的一站式模式,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这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为地铁运营单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应用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该设备已纳入京港地铁的常态化检修体系。未来,京港地铁将继续联合相关机构,不断完善设备性能,优化维修策略,提升运营管理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将持续开展车辆、信号、轨道等多个专业智能运维系统的课题及项目研发,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乘客出行更安全、更舒适。175282545537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石婷婷环球网1752825455376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609206d74445ca582a8e1c20b2087dddu1.png{"email":"shitingting@huanqiu.com","name":"石婷婷"}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当夜深人静,劳累了一天的“打工人”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列车回到自己温馨的家的时候,另一群人却开始了紧张又有序的忙碌——他们就是地铁维护、检修工人。为了保障每天地铁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地铁运维能力也在不断进行升级。7月17日,一款集成了智能算法、光电传感与激光成像等前沿技术的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在京港地铁14号线正式投入应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地铁接触网检测技术的重大突破,更为地铁运营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智能防线。据京港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测量仪已经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接触网作为地铁列车的“电力生命线”,其磨损状况直接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和列车的行车安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地铁高速、高频的运营需求。为此,京港地铁自2022年2月起,联合相关单位启动了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研发工作。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最终打造出这款集高精度、高效率、便携性于一体的接触网磨耗检测设备。该设备通过高灵敏度光电传感器与激光成像技术,能够实时捕捉接触网的宽度、高度、磨耗面积及偏磨角度等关键参数,测量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较传统游标卡尺测量精度提升了10倍。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全覆盖连续检测能力。在作业过程中,设备可沿着接触网自主移动,每米采集超过100个数据点,相比传统人工每250米仅选取5-7个点位检测的方式,数据密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一变革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全面性,还为后续的维修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为了方便现场作业,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采用了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仅约11公斤。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持终端即可控制设备的“前进”、“后退”、“停止”、“测量”等作业,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三种行走速度。以京港地铁14号线十里河至北工大西门区段为例,传统人工模式完成2.2公里的接触网检测及维护需要2天时间,而使用该设备后,仅需1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一倍。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不仅是一款检测工具,更是一个智能化的数据平台。设备内置里程定位轮,可在维保作业前将检测里程、重点测量点等信息预录入设备,实现精准关联实际需求。检测过程中,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后台系统,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接触网的“健康指数”。此外,设备还内置了智能算法,能够分析磨耗速率,自动生成磨耗曲线、预警台账及寿命预测报告,为维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一创新应用使得传统“单点采集+数据统计+人工分析+专项维修”的模式升级为“现场诊断+就地治理”的一站式模式,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这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为地铁运营单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京港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的应用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该设备已纳入京港地铁的常态化检修体系。未来,京港地铁将继续联合相关机构,不断完善设备性能,优化维修策略,提升运营管理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将持续开展车辆、信号、轨道等多个专业智能运维系统的课题及项目研发,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乘客出行更安全、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