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WmBY2MhOk tech.huanqiu.comarticle滴状冷凝传热实验首次“上天”开展/e3pmh164r/e3pmh16qj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 通讯员于舒雯)7月15日凌晨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马学虎教授、温荣福教授团队,依托载人空间站工程科学与应用项目“微重力环境下耐久疏水表面凝液特性与传热强化技术”自主研制的“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顺利进入我国空间站,上天“做实验”。据介绍,“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将在梦天舱两相系统,开展微重力环境下耐久性热界面材料、滴状冷凝动态特性、强化传热技术等一系列长周期在轨实验。本次开展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蒸汽滴状冷凝实验研究为国际上首次。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揭示空间环境下界面结构调控相变过程的微观机制和物理本质,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原始数据库和设计准则,支撑我国空间领域换热装备高效化和紧凑化发展需求。热控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核心模块之一。为实现微重力环境下冷凝液的快速移除和高效传热,团队提出利用固液界面作用驱动高效液体定向输运,加速冷凝液移除,实现热控系统整体效能和空间利用率的提升。经过项目论证、设计方案评审、实验工程件等一系列环节,团队完成了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的交付。 马学虎介绍,微重力环境下蒸汽滴状冷凝实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未来,团队将开展系统的滴状冷凝空间在轨实验,聚焦微重力环境中滴状冷凝液滴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开展后续研究。1752713695087责编:王俊锋科技日报17527136950871[]{"email":"wangjunfeng@huanqiu.com","name":"王俊锋"}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 通讯员于舒雯)7月15日凌晨5时34分,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入轨后,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由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马学虎教授、温荣福教授团队,依托载人空间站工程科学与应用项目“微重力环境下耐久疏水表面凝液特性与传热强化技术”自主研制的“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顺利进入我国空间站,上天“做实验”。据介绍,“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将在梦天舱两相系统,开展微重力环境下耐久性热界面材料、滴状冷凝动态特性、强化传热技术等一系列长周期在轨实验。本次开展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蒸汽滴状冷凝实验研究为国际上首次。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揭示空间环境下界面结构调控相变过程的微观机制和物理本质,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原始数据库和设计准则,支撑我国空间领域换热装备高效化和紧凑化发展需求。热控系统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核心模块之一。为实现微重力环境下冷凝液的快速移除和高效传热,团队提出利用固液界面作用驱动高效液体定向输运,加速冷凝液移除,实现热控系统整体效能和空间利用率的提升。经过项目论证、设计方案评审、实验工程件等一系列环节,团队完成了空间滴状冷凝传热实验模块的交付。 马学虎介绍,微重力环境下蒸汽滴状冷凝实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未来,团队将开展系统的滴状冷凝空间在轨实验,聚焦微重力环境中滴状冷凝液滴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开展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