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o0oqLn6GS tech.huanqiu.comarticle二氧化碳变身驱油利器/e3pmh164r/e3pmh16qj近日,一条设计总长约400公里的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在吉林省启动建设。该管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这条管道的一期工程,一头连着吉林石化,另一头连着吉林油田。届时,吉林石化及管道沿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捕集和处理,通过该管道输送至吉林油田,助力石油开采或实现二氧化碳埋存。如何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已探索多年。作为一家建矿60多年的老油田,吉林油田面临着资源劣质化加剧、稳产上产难度加大等瓶颈,在生产实践中陆续应用了用水驱油、生物驱油、二氧化碳驱油等增产技术。1990年起,吉林油田开展单井吞吐和小规模二氧化碳驱矿场试验,取得较好驱油效果;2008年,吉林油田在大情字井区块成功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大情字井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低丰度、低产出‘三低’油藏。在此进行二氧化碳驱油,既能大幅降低原油黏度、降水增油提高采收率,还可实现二氧化碳有效埋存。”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开发公司经理张德平介绍,吉林油田经过多年技术攻关,进行经济可行性试验,建成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的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区,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截至2024年底,吉林油田建成5个CCUS驱油与埋存示范区,核心区块原油采收率提高25%,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370万吨。其中,去年注入二氧化碳41.8万吨,占中国石油集团年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的22%。 加快推进CCUS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发展,是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近年来,CCUS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但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在国内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其长距离输送在技术上存在诸多挑战。”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经理马晓红说。走进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建设现场,焊接工人正在一座座挡风棚里操作设备对直缝钢管进行全自动焊接。“挡风棚能够保证管道焊接时周围的风速低于2米/秒,确保焊接无杂质进入。”吉林油田CCUS建设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洋告诉记者,工程将对二氧化碳采取超临界/密相(介于气态与液态中间的一种相态,输送时呈液态的体积、气态的流速)输送,输送压力达14.5兆帕,大幅高于大多数管道的10兆帕至12兆帕。为此,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全线光纤测漏等先进技术,不少方面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二氧化碳管道工程还统筹规划了吉林油田周边新能源布局,可以吸纳管道沿线外部碳源,届时还能为有关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二氧化碳原料。”马晓红说,二氧化碳在富碳农业、食品加工、绿色甲醇等方面拥有很多用途,CCUS技术商业化利用潜力巨大。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已为9家企业提供CCUS方案设计、技术研发、运维管理等技术服务。马晓红说,吉林油田将进一步完善管道网络布局,连接更多的排放源与利用地,大幅提升二氧化碳输送能力,致力于打造千万吨注碳、千公里碳网、亿吨级碳库“CCUS+工业化应用”的综合工程。 1748053198388责编:连丽敏经济日报174805319838811[]{"email":"lianlimin@huanqiu.com","name":"连丽敏"}
近日,一条设计总长约400公里的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在吉林省启动建设。该管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这条管道的一期工程,一头连着吉林石化,另一头连着吉林油田。届时,吉林石化及管道沿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捕集和处理,通过该管道输送至吉林油田,助力石油开采或实现二氧化碳埋存。如何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已探索多年。作为一家建矿60多年的老油田,吉林油田面临着资源劣质化加剧、稳产上产难度加大等瓶颈,在生产实践中陆续应用了用水驱油、生物驱油、二氧化碳驱油等增产技术。1990年起,吉林油田开展单井吞吐和小规模二氧化碳驱矿场试验,取得较好驱油效果;2008年,吉林油田在大情字井区块成功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大情字井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低丰度、低产出‘三低’油藏。在此进行二氧化碳驱油,既能大幅降低原油黏度、降水增油提高采收率,还可实现二氧化碳有效埋存。”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开发公司经理张德平介绍,吉林油田经过多年技术攻关,进行经济可行性试验,建成全国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的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区,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截至2024年底,吉林油田建成5个CCUS驱油与埋存示范区,核心区块原油采收率提高25%,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370万吨。其中,去年注入二氧化碳41.8万吨,占中国石油集团年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的22%。 加快推进CCUS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发展,是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近年来,CCUS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但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在国内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其长距离输送在技术上存在诸多挑战。”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经理马晓红说。走进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建设现场,焊接工人正在一座座挡风棚里操作设备对直缝钢管进行全自动焊接。“挡风棚能够保证管道焊接时周围的风速低于2米/秒,确保焊接无杂质进入。”吉林油田CCUS建设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洋告诉记者,工程将对二氧化碳采取超临界/密相(介于气态与液态中间的一种相态,输送时呈液态的体积、气态的流速)输送,输送压力达14.5兆帕,大幅高于大多数管道的10兆帕至12兆帕。为此,工程设计中采用了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全线光纤测漏等先进技术,不少方面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二氧化碳管道工程还统筹规划了吉林油田周边新能源布局,可以吸纳管道沿线外部碳源,届时还能为有关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二氧化碳原料。”马晓红说,二氧化碳在富碳农业、食品加工、绿色甲醇等方面拥有很多用途,CCUS技术商业化利用潜力巨大。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已为9家企业提供CCUS方案设计、技术研发、运维管理等技术服务。马晓红说,吉林油田将进一步完善管道网络布局,连接更多的排放源与利用地,大幅提升二氧化碳输送能力,致力于打造千万吨注碳、千公里碳网、亿吨级碳库“CCUS+工业化应用”的综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