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Qm1aTabUO tech.huanqiu.comarticle"时空信使":中法天文卫星捕捉到130亿年前的伽马暴信号/e3pmh164r/e3pn4gh77【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26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消息,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SVOM)近日正式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成果中有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 250314A,红移高达7.3,来自宇宙诞生仅7.3亿年的极早期,其光线在宇宙中传播了约130亿年后,被SVOM成功捕获。据分析,它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的黑洞或中子星,这让人类得以窥见宇宙婴儿时期的模样。此外,SVOM还探测到富X射线伽马暴与超新星关联的观测证据,有助于科学家揭示此类伽马暴起源;捕捉到伽马暴的长时间持续爆发活动,为探索伽马暴前身星类型,及中心引擎活动提供了重要观测数据;捕捉到伽马暴延迟的光学辐射,为理解X射线余辉缓慢衰减成分的物理起源,提供了直接线索;发现可能是被厚物质层包裹的伽马暴,弥补了该参数空间下长期稀缺的优质观测样本,进一步完善了伽马暴余辉的理论模型。 同时SVOM还成功探测到编号为GRB 241105A的伽马暴,其红移值达2.681,刷新了最远短暴探测纪录。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该伽马暴可能源于中子星或黑洞参与的并合事件。伽马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恒星爆发现象,持续时间从毫秒到数分钟不等,其短时间内瞬时辐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释放能量的总和。迄今,SVOM已探测到了超过100例伽马暴,发现了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刷新了短时标伽马暴的最远观测纪录。通过星地联合观测,有22例伽马暴成功获取了光谱红移。资料显示,中法天文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于2024年6月22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轨工作至少3年。目前卫星已顺利完成各项在轨测试任务,2025年4月23日,卫星交付使用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使用。(青山)174563376339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林梦雪环球网174563376339811[]{"email":"linmengxue@huanqiu.com","name":"林梦雪"}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26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消息,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SVOM)近日正式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成果中有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伽马暴GRB 250314A,红移高达7.3,来自宇宙诞生仅7.3亿年的极早期,其光线在宇宙中传播了约130亿年后,被SVOM成功捕获。据分析,它可能源自宇宙最早期恒星塌缩形成的黑洞或中子星,这让人类得以窥见宇宙婴儿时期的模样。此外,SVOM还探测到富X射线伽马暴与超新星关联的观测证据,有助于科学家揭示此类伽马暴起源;捕捉到伽马暴的长时间持续爆发活动,为探索伽马暴前身星类型,及中心引擎活动提供了重要观测数据;捕捉到伽马暴延迟的光学辐射,为理解X射线余辉缓慢衰减成分的物理起源,提供了直接线索;发现可能是被厚物质层包裹的伽马暴,弥补了该参数空间下长期稀缺的优质观测样本,进一步完善了伽马暴余辉的理论模型。 同时SVOM还成功探测到编号为GRB 241105A的伽马暴,其红移值达2.681,刷新了最远短暴探测纪录。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该伽马暴可能源于中子星或黑洞参与的并合事件。伽马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恒星爆发现象,持续时间从毫秒到数分钟不等,其短时间内瞬时辐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释放能量的总和。迄今,SVOM已探测到了超过100例伽马暴,发现了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刷新了短时标伽马暴的最远观测纪录。通过星地联合观测,有22例伽马暴成功获取了光谱红移。资料显示,中法天文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于2024年6月22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轨工作至少3年。目前卫星已顺利完成各项在轨测试任务,2025年4月23日,卫星交付使用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使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