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Cbl0SWhTk tech.huanqiu.comarticle绿色发展添活力 蓝天碧水映花城/e3pmh164r/e3pmh16qj◎本报记者 叶 青金灿灿的黄花风铃木、粉白相间的宫粉紫荆、红彤彤的木棉花……春日的广州如同莫奈画作。广州又称花城,其魅力不仅在于高“颜值”,更在于其“两山”转化的具体实践。如何让城市更美丽?广州的答案是,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为牵引,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主动探索超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路径,提升城市活力。率先探索“美丽经济”四月,走进迳下村,只见青山绿水,繁花似锦,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我们周末喜欢带小孩过来摘菜、露营、放风筝……在美景中,一边休闲一边给身体充电,十分惬意。”广州市民王女士开心地说。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是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首开示范项目之一。2024年11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定制化的专项融资保障;同期,广州市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与相关企业就广州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建设项目、岭头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美丽广州”示范项目签订融资贷款协议,共获得授信7.37亿元。在绿色金融的加持下,曾经水体浑浊、生态失衡的迳下村,蝶变为白鹭低飞、河湖连片、古朴雅致的美丽村落,成为广州市以项目为引领发展“美丽经济”的生动写照。此外,广州还建立了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库,目前已有27个项目入库。除了通过金融创新发展“美丽经济”,广州市还发布多项文件,完善超大城市建设美丽城市的顶层设计。2024年,广州出台《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工作方案》,部署开展10项重点工作;启动编制《美丽广州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谋划美丽广州建设措施、重大工程。广州还首创“美丽广州—美丽区县—美丽单元—美丽细胞—美丽工程”的美丽城市立体建设模式,以设计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项目创新等一系列方法论“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州智慧。科技赋能环境治理每年初夏,广州市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华南国家植物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看萤火虫。萤火虫被称为“环境指示剂”,对栖息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近几年,随着广州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萤火虫越来越常见。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20个国考、省考优良断面比例首次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优异数据的背后,是广州以科技赋能,提升城市生态数智治理效能的有效实践。近年来,广州完成了“生态大脑”顶层设计和基础框架搭建,实现全市水、气、声物联监测数据以及环境执法、信访等业务数据的协同互联。广州塔是广州知名地标,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一个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标准站),24小时运作守护“广州蓝”。广州塔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已运行十多年,近年来又不断增设PM1、能见度、黑碳、臭氧激光雷达、温室气体、颗粒物组分等研究性监测项目,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和扩展。在改善水环境方面,广州打造大湾区地下水多层自动监测品牌,建设“一井一站一平台”,创新地下水监测数据智慧管理体系,构建了“采—测—预警”业务化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有效提升数据深度治理及智慧分析能力。此外,为实现“双碳”目标,广州成立了生态环境数据要素创新基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穗企环责通”“探碳政策通”“碳足迹数据报告”等多款生态环境数据产品纷纷亮相。“随着科技的进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说,未来,广州将不断加强科技支撑,健全“天、空、地、海”立体物联感知“一张网”,强化无人机、无人船等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推广,助推低空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同时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标提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争取建成100个市级美丽河湖。体育盛会擦亮生态名片走进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工人正忙着对外窗、空调、照明、电梯等进行绿色低碳升级,以实现节能降碳45%以上的最终目标,完成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的建设工作。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行。广州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出台美丽全运工作方案,再次为美丽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针对本次赛事,广州首次提出采取大规模运用地方碳普惠制、融入零碳场景理念、倡议供应零碳产品等亮点举措,推进实现赛事碳中和。记者了解到,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广州赛区实施差异化改造策略,通过“1+1+1”模式,即打造一个零碳建筑、一个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绿建星级场馆,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这些举措将不仅确保赛事的碳中和,还会推动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进一步擦亮花城的生态名片。目前,广州已编制广州赛区环境质量保障1个总方案并配套了12个专项方案计划,推进“无废体育场馆”“无废酒店”建设,加强场馆周边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美丽全运。“我们将会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打造美丽全运,开展美丽全运七大专项行动,把绿色办赛原则贯穿到全运会的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打造历史上第一届碳中和全运会。”王保森说。为以城市“高颜值”迎接十五运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还出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持续推动“零碳+场景”打造。不难想象,当十五运会正式开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们将在观赛之余,惬意地感受广州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1744158944503责编:王俊锋科技日报1744158944503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58ed773f57c2cad1b9ec888e1f7a3d9.jpg{"email":"wangjunfeng@huanqiu.com","name":"王俊锋"}
◎本报记者 叶 青金灿灿的黄花风铃木、粉白相间的宫粉紫荆、红彤彤的木棉花……春日的广州如同莫奈画作。广州又称花城,其魅力不仅在于高“颜值”,更在于其“两山”转化的具体实践。如何让城市更美丽?广州的答案是,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为牵引,以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为统领,主动探索超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路径,提升城市活力。率先探索“美丽经济”四月,走进迳下村,只见青山绿水,繁花似锦,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我们周末喜欢带小孩过来摘菜、露营、放风筝……在美景中,一边休闲一边给身体充电,十分惬意。”广州市民王女士开心地说。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是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首开示范项目之一。2024年11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定制化的专项融资保障;同期,广州市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与相关企业就广州知识城—迳下美丽单元建设项目、岭头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美丽广州”示范项目签订融资贷款协议,共获得授信7.37亿元。在绿色金融的加持下,曾经水体浑浊、生态失衡的迳下村,蝶变为白鹭低飞、河湖连片、古朴雅致的美丽村落,成为广州市以项目为引领发展“美丽经济”的生动写照。此外,广州还建立了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库,目前已有27个项目入库。除了通过金融创新发展“美丽经济”,广州市还发布多项文件,完善超大城市建设美丽城市的顶层设计。2024年,广州出台《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工作方案》,部署开展10项重点工作;启动编制《美丽广州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谋划美丽广州建设措施、重大工程。广州还首创“美丽广州—美丽区县—美丽单元—美丽细胞—美丽工程”的美丽城市立体建设模式,以设计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项目创新等一系列方法论“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州智慧。科技赋能环境治理每年初夏,广州市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华南国家植物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看萤火虫。萤火虫被称为“环境指示剂”,对栖息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近几年,随着广州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萤火虫越来越常见。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20个国考、省考优良断面比例首次达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优异数据的背后,是广州以科技赋能,提升城市生态数智治理效能的有效实践。近年来,广州完成了“生态大脑”顶层设计和基础框架搭建,实现全市水、气、声物联监测数据以及环境执法、信访等业务数据的协同互联。广州塔是广州知名地标,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一个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标准站),24小时运作守护“广州蓝”。广州塔空气质量梯度监测网已运行十多年,近年来又不断增设PM1、能见度、黑碳、臭氧激光雷达、温室气体、颗粒物组分等研究性监测项目,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和扩展。在改善水环境方面,广州打造大湾区地下水多层自动监测品牌,建设“一井一站一平台”,创新地下水监测数据智慧管理体系,构建了“采—测—预警”业务化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有效提升数据深度治理及智慧分析能力。此外,为实现“双碳”目标,广州成立了生态环境数据要素创新基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穗企环责通”“探碳政策通”“碳足迹数据报告”等多款生态环境数据产品纷纷亮相。“随着科技的进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说,未来,广州将不断加强科技支撑,健全“天、空、地、海”立体物联感知“一张网”,强化无人机、无人船等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推广,助推低空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同时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标提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争取建成100个市级美丽河湖。体育盛会擦亮生态名片走进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工人正忙着对外窗、空调、照明、电梯等进行绿色低碳升级,以实现节能降碳45%以上的最终目标,完成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的建设工作。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行。广州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出台美丽全运工作方案,再次为美丽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针对本次赛事,广州首次提出采取大规模运用地方碳普惠制、融入零碳场景理念、倡议供应零碳产品等亮点举措,推进实现赛事碳中和。记者了解到,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广州赛区实施差异化改造策略,通过“1+1+1”模式,即打造一个零碳建筑、一个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绿建星级场馆,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这些举措将不仅确保赛事的碳中和,还会推动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进一步擦亮花城的生态名片。目前,广州已编制广州赛区环境质量保障1个总方案并配套了12个专项方案计划,推进“无废体育场馆”“无废酒店”建设,加强场馆周边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美丽全运。“我们将会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打造美丽全运,开展美丽全运七大专项行动,把绿色办赛原则贯穿到全运会的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打造历史上第一届碳中和全运会。”王保森说。为以城市“高颜值”迎接十五运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还出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持续推动“零碳+场景”打造。不难想象,当十五运会正式开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们将在观赛之余,惬意地感受广州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