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QnzfSPacd tech.huanqiu.comarticle科技让千年瑰宝绽放新光彩/e3pmh164r/e3pmh16qj◎本报记者 颉满斌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天水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麦积山石窟的渊源可追溯至十六国时期,历经千载风雨洗礼,至今仍傲然挺立,拥有221个窟龛、3938尊形态各异的造像以及近千平方米的精美壁画。在科技的助力之下,这座承载着千年智慧与艺术结晶的宝库,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现代技术,让千年遗产走向新生“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工作,历来是文物保护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铭告诉记者,面对自然侵蚀、生物破坏等诸多挑战,该研究所正积极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保护之路。 张铭进一步介绍,在“麦积山石窟80窟塑像壁画保护项目”及“麦积山第28、29、51窟塑像壁画保护项目”中,科研团队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激光拉曼等高科技分析仪器,对塑像壁画的制作材料与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精准的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生物病害是石窟保护工作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难题。为此,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借助红外相机、高通量分子测序等先进技术,对致害生物的群落组成、活动时间等进行全面监测,并研发出生物趋避、生物杀灭等新型防控技术,有效遏制了生物病害对文物的破坏。在预防性保护方面,麦积山石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立了文物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该系统能够对石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大大提升了麦积山石窟的风险管控能力。数字化,让古老石窟焕发活力数字化浪潮正为这座古老石窟注入全新活力。张铭介绍,自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以来,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借助计算机、高精度摄影、三维扫描等尖端科技,科研团队已对多个洞窟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成功构建了高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一项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仿佛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重生。在数字化成果的运用上,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同样不遗余力。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麦积山石窟代表性龛像的等比例复制,使得这些经典造像和洞窟得以在异地展出。在南山博物馆举办的《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中,观众通过VR技术全景式领略麦积山的壮美风光,从文化景观的独特视角深入理解麦积山石窟的内涵。“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更是对其价值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张铭说,通过数字化手段,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得到了全面展现,为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工作也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以“云上麦积”为例,该项目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摄影和三维扫描技术,实现了石窟的“云上参观”。游客只需轻点鼠标或滑动手机屏幕,便能在“云上麦积”平台上自由穿梭于洞窟之间,感受千年艺术的独特魅力。数字化成果的广泛应用,使得麦积山石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展望未来,张铭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麦积山石窟的保护水平,同时深化数字化工作,拓展数字化成果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让千年瑰宝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1726272112238责编:文雯科技日报172627211223812[]{"email":"wenwen@huanqiu.com","name":"文雯"}
◎本报记者 颉满斌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天水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麦积山石窟的渊源可追溯至十六国时期,历经千载风雨洗礼,至今仍傲然挺立,拥有221个窟龛、3938尊形态各异的造像以及近千平方米的精美壁画。在科技的助力之下,这座承载着千年智慧与艺术结晶的宝库,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现代技术,让千年遗产走向新生“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工作,历来是文物保护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铭告诉记者,面对自然侵蚀、生物破坏等诸多挑战,该研究所正积极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保护之路。 张铭进一步介绍,在“麦积山石窟80窟塑像壁画保护项目”及“麦积山第28、29、51窟塑像壁画保护项目”中,科研团队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激光拉曼等高科技分析仪器,对塑像壁画的制作材料与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精准的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生物病害是石窟保护工作中必须克服的一大难题。为此,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借助红外相机、高通量分子测序等先进技术,对致害生物的群落组成、活动时间等进行全面监测,并研发出生物趋避、生物杀灭等新型防控技术,有效遏制了生物病害对文物的破坏。在预防性保护方面,麦积山石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立了文物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该系统能够对石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大大提升了麦积山石窟的风险管控能力。数字化,让古老石窟焕发活力数字化浪潮正为这座古老石窟注入全新活力。张铭介绍,自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以来,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借助计算机、高精度摄影、三维扫描等尖端科技,科研团队已对多个洞窟进行了详尽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成功构建了高精度的三维数字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一项项珍贵的文化遗产仿佛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重生。在数字化成果的运用上,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同样不遗余力。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麦积山石窟代表性龛像的等比例复制,使得这些经典造像和洞窟得以在异地展出。在南山博物馆举办的《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中,观众通过VR技术全景式领略麦积山的壮美风光,从文化景观的独特视角深入理解麦积山石窟的内涵。“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更是对其价值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张铭说,通过数字化手段,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得到了全面展现,为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麦积山石窟的数字化工作也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以“云上麦积”为例,该项目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摄影和三维扫描技术,实现了石窟的“云上参观”。游客只需轻点鼠标或滑动手机屏幕,便能在“云上麦积”平台上自由穿梭于洞窟之间,感受千年艺术的独特魅力。数字化成果的广泛应用,使得麦积山石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展望未来,张铭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麦积山石窟的保护水平,同时深化数字化工作,拓展数字化成果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让千年瑰宝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