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DZCYSVDp6 tech.huanqiu.comarticle解码国家数据局:数据成重点生产要素 数字化产业如何降本增效/e3pmh164r/e3pmtod3t【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具体来看,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如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所言,数据加强统筹管理,对于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意义重大。业内人士评论称,在实体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完善数据流通的合规标准,搭建成熟的流通渠道是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如何对数据流通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建立技术服务生态,正受到转型中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制造企业在创新设计中产生的三维产品数据模型为例,三维数据模型作为实体产品创新的数字化成果,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企业间价值链协同中扮演着突出重要的地位。北京圜晖科技有限公司CEO刘红涛告诉记者,现在,数据缺乏标准成为三维产品数据面临的最大难题。“以往企业为避免三维数据格式的转换和不一致性,全部采用单一CAD选型的做法,导致不同的企业深度捆绑在特定的CAD私有数据格式当中。”“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将在质、量两个维度大幅度提升。上游企业创造新服务,从三维数据中获得利润,创新动力更充沛,创新意愿和水平大大提高;下游企业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孪生基础数据,数字化转型成本和效率大大提升。”在他看来,制造业数据治理状况的重点是打通三维产品数据的堵点。数据局的组建有望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基于PDV国家标准,让数据更加高效、安全地流转起来。无独有偶,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张颖也认为,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据,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对于企业业务布局来说,数据治理加强后,数据变得规范化,数据管理成本大幅下降,企业无需将大量精力用于数据治理等底层工作,进而可以更专注于探索业务场景和数据应用,进一步催生围绕数据的新技术、新生态、新制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改革。”众所周知,数据监管加强后,数字经济将迎来更加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环境。在这背景下,BCI Group方面表示,支撑数据传输、存储、运算的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BCI Group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锚定可再生能源投资、超级能源综合体园区平台、新基建全生命周期交付、零碳装备白盒供应链、IT及网络增值服务等方面业务,推进‘综合能源、网络、土地、水务’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源网荷储+东数西算全产业链布局,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而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行业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数据中心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由此被带动,而能源的消耗也是数据中心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人们对计算能力和服务的旺盛需求,需要更多的电力来维持数据中心的运营。这些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高达全球用电量的5%。曙光数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中心平均消耗的功率是大型商业写字楼的100倍以上。而为服务器供电和冷却所需的电能占到数据中心总运营成本的40%,因此,数据中心的能源低效问题不容忽视。”受电费、温度等成本因素的考量,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开始明显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的趋势,液冷技术将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标志之一。液冷可以带走数据中心更多热量:同体积液体带走热量是同体积空气3000倍;温度传递更快:液体导热能力是空气25倍。“当然,液冷不是一台单独的服务器,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上述负责人指出,曙光数创已经完成从液冷服务器、液冷服务器机柜系统,到液冷微模块、监控系统的全产品线布局,从实验室带入市场化应用,并实现各部件持续创新和优化设计,这更将带动整个链条持续性进步。最后,如业内人分析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具有可复制、非消耗、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性,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同时,数据对其他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可以推动资源快捷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效能。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税收研究所副所长谢波峰认为,成立国家数据局将有利于解决目前数据要素、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制度性难题,有利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形成数据要素流通和使用的良好发展格局,有利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的迅速健康发展。167970890722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连丽敏环球网167970890722111[]{"email":"liwenyao@huanqiu.com","name":"李文瑶"}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等。具体来看,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如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所言,数据加强统筹管理,对于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意义重大。业内人士评论称,在实体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完善数据流通的合规标准,搭建成熟的流通渠道是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如何对数据流通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建立技术服务生态,正受到转型中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制造企业在创新设计中产生的三维产品数据模型为例,三维数据模型作为实体产品创新的数字化成果,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企业间价值链协同中扮演着突出重要的地位。北京圜晖科技有限公司CEO刘红涛告诉记者,现在,数据缺乏标准成为三维产品数据面临的最大难题。“以往企业为避免三维数据格式的转换和不一致性,全部采用单一CAD选型的做法,导致不同的企业深度捆绑在特定的CAD私有数据格式当中。”“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将在质、量两个维度大幅度提升。上游企业创造新服务,从三维数据中获得利润,创新动力更充沛,创新意愿和水平大大提高;下游企业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孪生基础数据,数字化转型成本和效率大大提升。”在他看来,制造业数据治理状况的重点是打通三维产品数据的堵点。数据局的组建有望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基于PDV国家标准,让数据更加高效、安全地流转起来。无独有偶,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张颖也认为,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据,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对于企业业务布局来说,数据治理加强后,数据变得规范化,数据管理成本大幅下降,企业无需将大量精力用于数据治理等底层工作,进而可以更专注于探索业务场景和数据应用,进一步催生围绕数据的新技术、新生态、新制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改革。”众所周知,数据监管加强后,数字经济将迎来更加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环境。在这背景下,BCI Group方面表示,支撑数据传输、存储、运算的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BCI Group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锚定可再生能源投资、超级能源综合体园区平台、新基建全生命周期交付、零碳装备白盒供应链、IT及网络增值服务等方面业务,推进‘综合能源、网络、土地、水务’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源网荷储+东数西算全产业链布局,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而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行业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数据中心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由此被带动,而能源的消耗也是数据中心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人们对计算能力和服务的旺盛需求,需要更多的电力来维持数据中心的运营。这些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高达全球用电量的5%。曙光数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中心平均消耗的功率是大型商业写字楼的100倍以上。而为服务器供电和冷却所需的电能占到数据中心总运营成本的40%,因此,数据中心的能源低效问题不容忽视。”受电费、温度等成本因素的考量,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开始明显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的趋势,液冷技术将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标志之一。液冷可以带走数据中心更多热量:同体积液体带走热量是同体积空气3000倍;温度传递更快:液体导热能力是空气25倍。“当然,液冷不是一台单独的服务器,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上述负责人指出,曙光数创已经完成从液冷服务器、液冷服务器机柜系统,到液冷微模块、监控系统的全产品线布局,从实验室带入市场化应用,并实现各部件持续创新和优化设计,这更将带动整个链条持续性进步。最后,如业内人分析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具有可复制、非消耗、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性,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同时,数据对其他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可以推动资源快捷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效能。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税收研究所副所长谢波峰认为,成立国家数据局将有利于解决目前数据要素、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制度性难题,有利于数据、算法、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形成数据要素流通和使用的良好发展格局,有利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的迅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