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ZPsWr8aWY tech.huanqiu.comarticle中国空间站首批航天员揭晓/e3pmh164r/e3pmh356p本报赴酒泉特派记者 樊 巍6月16日上午9时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首批航天员正式揭晓: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将以“两老带一新”的模式,一同“入住”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开启中国航天的新时代。“两老带一新”《环球时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计划在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16日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已加注推进剂。 在随后举行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见面会上,时隔8年再度出征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表示,此次任务将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自己有幸能够开跑空间站阶段的飞天“第一棒”,有很多新的期待。聂海胜称,这些年自己始终时刻努力着、准备着,“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据介绍,刘伯明曾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此次他是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而汤洪波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此外,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此次任务的备份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称,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是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周密制订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6000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目前,航天员乘组已做好了执行任务的各项准备。在轨期间将完成四大任务3名航天员此次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哪些工作呢?季启明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乘组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组装和测试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据介绍,按照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15日在2021年全球空间探索大会上称,俄中正在讨论俄方航天员“做客”中国空间站的相关问题。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俄塔社记者专门就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问题提问。季启明回应称,进入到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为此,中国空间站已做好相应准备。比如配置在核心舱和实验舱的科学机柜均配备有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2016年以来,中国已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目前,已遴选出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后续还将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同时,中国还在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围绕在空间站开展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空间实验进行良好的双边合作交流。中俄在载人航天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现阶段,双方围绕近地轨道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正在沟通酝酿开展更多的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共同实施更多的联合实验项目。季启明表示,对于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中国提出合作意愿,中国总体上持欢迎态度。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看到中外航天员联合参加中国空间站的飞行。▲162388885712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文瑶环球时报162388885712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aa03c9854ed1b5c342f8192c4da986du5.jpg{"email":"liwenyao@huanqiu.com","name":"李文瑶"}
本报赴酒泉特派记者 樊 巍6月16日上午9时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首批航天员正式揭晓: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将以“两老带一新”的模式,一同“入住”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开启中国航天的新时代。“两老带一新”《环球时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计划在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16日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已加注推进剂。 在随后举行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见面会上,时隔8年再度出征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表示,此次任务将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自己有幸能够开跑空间站阶段的飞天“第一棒”,有很多新的期待。聂海胜称,这些年自己始终时刻努力着、准备着,“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据介绍,刘伯明曾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此次他是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而汤洪波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此外,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此次任务的备份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称,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是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周密制订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6000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目前,航天员乘组已做好了执行任务的各项准备。在轨期间将完成四大任务3名航天员此次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哪些工作呢?季启明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乘组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组装和测试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据介绍,按照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15日在2021年全球空间探索大会上称,俄中正在讨论俄方航天员“做客”中国空间站的相关问题。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俄塔社记者专门就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问题提问。季启明回应称,进入到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为此,中国空间站已做好相应准备。比如配置在核心舱和实验舱的科学机柜均配备有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2016年以来,中国已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目前,已遴选出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后续还将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同时,中国还在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围绕在空间站开展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空间实验进行良好的双边合作交流。中俄在载人航天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现阶段,双方围绕近地轨道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正在沟通酝酿开展更多的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共同实施更多的联合实验项目。季启明表示,对于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中国提出合作意愿,中国总体上持欢迎态度。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看到中外航天员联合参加中国空间站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