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bIsZOOwTB tech.huanqiu.comarticle专家学者热议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研究/e3pmh164r/e3pmh16qj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2月19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开创了科研的新范式。专家认为,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真正实现数据驱动,拓展知识探索边界,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大幅提升科研效率,丰富科研参与主体。与此同时,当前数字鸿沟制约普惠发展,各学科融合深度尚浅,潜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会议就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现包容普惠的发展。实现全球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让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都能参与“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二是实现融合创新的发展。各方应探索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共建等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实现安全有序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符合科技伦理、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全面赋能科学研究。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专委会顾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在现场发言。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透露,其旗下“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经超过9万个。在科学界,“通义千问”已经衍生出了天文、月球等专业大模型,有效赋能科学研究。会议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阿里巴巴集团承办。1740275074879责编:王楠科技日报174027507487911[]{"email":"wangnan@huanqiu.com","name":"王楠"}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2月19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开创了科研的新范式。专家认为,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真正实现数据驱动,拓展知识探索边界,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大幅提升科研效率,丰富科研参与主体。与此同时,当前数字鸿沟制约普惠发展,各学科融合深度尚浅,潜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会议就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现包容普惠的发展。实现全球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让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都能参与“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二是实现融合创新的发展。各方应探索人才联合培养、学科共建等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实现安全有序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符合科技伦理、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全面赋能科学研究。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专委会顾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在现场发言。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透露,其旗下“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经超过9万个。在科学界,“通义千问”已经衍生出了天文、月球等专业大模型,有效赋能科学研究。会议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阿里巴巴集团承办。